彭博社9月2日的文章讓我們再次思索,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可能有多快。許多人思考這種不平衡的原因。列寧在其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寫道,帝國主義時期,“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基本規律”。殖民體系崩潰後,鐘擺擺向另一個方向:前殖民地開始經濟崛起,而前宗主國則開始江河日下。
這種振蕩有時被稱為“鐘擺定律”。這一定律在英國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多年匯編的回溯性統計資料中得到了清晰的體現。根據這些資料,過去幾個世紀各國經濟發展排行與今天截然不同。
例如,19世紀上半葉,人類經濟生活的中心不在歐洲,而在亞洲。按照麥迪遜的評估,19世紀上半葉,中國和印度占世界GDP的40%到50%。而到上世紀50年代,它們的份額一度縮水至9%。近幾十年來,這兩個亞洲大國一直在為它們遭受的損失復仇。去年底,中印GDP總和超過了世界GDP總量的四分之一。
彭博社8月22日的報導給前“世界霸主”糟糕的經濟態勢又添上了黯淡的一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英國經濟創下自1709年以來最大的跌幅。原來,2020年其GDP降幅不是9.3%,而是11%。這是英國經濟近300年來最深度的一次滑坡。即便2021年GDP增長7.5%也無法彌補上年的損失。考慮到今年年底預計會出現的GDP“負增長”,不難得出結論:英國經濟將倒退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