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武忠:亞洲應積極應對高糧價衝擊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00:23:18


 
  極端天氣的變動已是常態不是特例,全球變暖正加劇乾旱、洪水、颱風和害蟲對農作物的破壞,確已威脅到全球農業產業鏈的穩定,如何有效應對極端天氣,已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必修課。為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並因應食品通脹、氣候變化、供應鏈中斷、城市移民、能源、水和土地短缺、老齡化社會和嚴重飢餓等挑戰,必須以更少的資源,更優質的品種生產更多的農作物,也有必要共同來建構一個穩定、開放和公平的全球糧食供應體系。

  亞洲各國鑑於農業增產需注入更多科技含量,為穩控糧食短缺風險,從菲律賓、緬甸稻米到泰國、越南對蝦,正在應用選擇性育種來提高產量,新加坡則是將大樓種稻的垂直農業,視為一種提高國內糧食生產的新模式,並採用能抵抗極端氣候的新稻種,不過採用垂直農場的電力密集度很高,需進一步節能。

  糧食威力不亞於武器,日本政府面對台海爆發戰事風險不斷升高以及糧食高度依賴國外進口(以熱量為基準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為37.17%),很可能發生“花錢也買不到糧食”的困境。畢竟糧食受制於人意味著喪失國家的獨立性,為做好應對糧食無法進口準備,已將糧食視為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核心,並對糧食安全做出超前部署:而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大陸,為滿足糧食需求及應對中美可能爆發的衝突,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調“藏糧於技”,“抓緊培育具有智財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目前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2021年全國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禽蛋、牛奶等)產品總產量也達13.01億噸,比2012年成長25.4%。

  台灣稻米雖然產量充足(年產量約132萬公噸)且庫存量高(公糧加上民間庫存超過100萬公噸),加以民眾食米量下跌,稻米自給率達到110%,短期內台灣稻米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不過台灣的小麥、大豆自給率不到1%,玉米也祗有3%,有必要提高自給率及庫存量。

  未來台灣不僅要面對極端氣候,化肥高漲,勞動力短缺及穀物高度仰賴進口,更須面對兩岸關係惡化,執政者理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動氣候智能型農業及農業創新科技研發。蔡政府雖再三強調已做足準備,但支持力度明顯不足,除需強化官方科研機構的實力(包括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暨平台)外,應透過獎勵措施來鼓勵民間企業,積極參與農業新科技創新和國際行銷;以產業需求驅動科研、以科研助力產業發展,應對隨時可能降臨的糧食危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