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塞上江南“風景”如何變“豐景”
http://www.CRNTT.com   2022-10-07 10:35:50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雁陣南去潭水清,雲嶺嵯峨暮山紫。金秋時節,賀蘭山東麓的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四十裡店村稻漁空間,2600多畝五彩稻田豐收在望。清風拂過,以稻菽為“墨”畫出的巨幅山水畫隨風飄動,不遠處遊客摸魚抓鴨歡聲一片,音畫協同,演繹豐收詩意。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調研。頂著烈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聽了介紹,總書記頷首贊許:“這裡不僅有‘一產’,還有‘二產’‘三產’,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來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遊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寧夏堅持守正創新,將文化旅遊置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跳出“就文旅看文旅”,以農為本推動農旅融合,“接二連三”助力產旅一體,不斷彰顯文化旅遊的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生態性等多重屬性,發揮其“富口袋”“富腦袋”“富民生”“富產業”等多重功能,推動了產業轉型、生態建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今年6月召開的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更是將文化旅遊業列為“六優”產業的首位。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走訪大河兩岸、穿行長城內外、深入巷陌峁梁、探訪星空大漠,看到文化旅遊立足“文化強區、旅遊富民,為產業賦能、促民族融合,展示美麗新寧夏”戰略定位,將“詩和遠方”注入關聯產業、社會建設、綠色發展,通過全要素參與、多維度融合,在不同層面呈現出“風景”變“豐景”的可喜變化。

  1.文化旅遊:美了環境,也美了心境

  漸入秋境,寧夏六盤山區的層層梯田披上“五彩霞衣”。調研組來到大山懷抱的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那裡有一輛大卡車改裝的“流動舞台”。相聲和情景劇帶來的歡笑,打破夜晚的靜謐。“大篷車一來,有好戲!”台下,“入戲”很深的梁昌榮拍著大腿,大呼過癮。

  一年四季,祁寒酷暑,寧夏話劇院“文化大篷車”都奔忙在廣袤山川,足跡遍及農村城市、廠礦工地……所到之處,收穫掌聲無數。究其緣由,寧夏演藝集團話劇院院長蔣全洲一語中的:“融入時代精神、反映現實生活,這樣的文化,群眾需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