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增加建屋量,政府需要盡快造地。在具體措施上,經民聯建議當局,善用成本及位置優勢,把郊野公園總面積1%、約443公頃的邊陲地帶劃成住宅用地,進一步發展濕地緩衝區,同時突破“發展禁區”,更積極改劃綠化地帶建屋。我認為施政應具前瞻性,上屆政府諮詢時,以“點心紙”方式讓市民選擇,無疑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市民掌握資料不多。水泉澳及大欖一帶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連接發展區域,可提供約40公頃土地建屋,亦有基層組織認為值得做,但當局數年前在土地大辯論後放棄建議,相當可惜。
維港以外近岸填海
經民聯認為,特區政府應秉持“兩條腿走路”理念,積極發展“北部都會區”,以及盡快開展龍鼓灘及馬料水填海計劃,並探討在維港以外其他地方近岸填海。同時優化土地發展程序,集中簡省收地、換地程序,完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在收地上將現時賠償金額增加五成,從而加快收購土地作資助房屋發展之用。此外,應增加新界地積比,與九龍看齊,務求地盡其用,興建最多單位。另一方面,當局應推動大規模公屋重建計劃,盡用地積比建屋,並利用邨內空地先興建一、二幢房屋,以原區安置模式推進重建,加快進度。
展望未來,香港要變。廣大市民都期待本屆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攜手落實轉變,除了以新思維大刀闊斧覓地建屋,也要推動復常通關,加速振興經濟; 加快拆墻鬆綁,完善整體規劃;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拓展區域合作機遇; 建設安全宜居城市,促進社會多元共融,致力推動良政善治,同為香港開新篇。
盧偉國 博士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