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消費電子產銷規模均居世界第一,諸多“世界首發”消費電子產品陸續問世;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收10年翻一番;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16%……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邁上新台階。記者獲悉,下一步將聚焦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加快新技術在重點行業領域融合創新發展、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打造產業集群等多個方面,一系列部署將落實落細,持續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韌性,釋放發展潛力。
釋放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潛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
看產業規模,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從7萬億元增長至14.1萬億元,在工業中的營業收入占比已連續9年保持第一。
看創新能力,10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型顯示、第五代移動通信等領域技術創新密集湧現,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先進計算等領域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從2012年的14萬件增長至2021年的228萬件。
看產業結構,手機、彩電、計算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供給能力穩步增長;國內多條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全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批量出貨。“10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說。
與此同時,融合應用正在探索新空間,汽車電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養老等新產品新應用不斷湧現。“10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深入顯現。”喬躍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