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武漢市政協推進服務超大城市治理紀實
http://www.CRNTT.com   2022-10-16 20:06:26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據人民政協報報道,“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要求武漢‘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這是總書記賦予武漢的時代考題。今年6月28日考察武漢期間,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把更多資源下沉到社區來,充實工作力量,夯實城市治理基層基礎。人民政協是黨聯系群衆、團結各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開展‘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與群衆‘面對面’,與民意‘零距離’,更好助力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助力提升基層協商質量和水平,暢通群衆有序政治參與渠道,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貢獻政協力量。”10月10日,武漢市召開全市政協“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推進會,市政協主席楊智如是說。

  前不久,湖北省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落實湖北省委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部署要求,結合全省政協“協商在一綫”工作實踐,推進全省政協“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開展。

  四年來,武漢全市政協廣泛開展的“協商在一綫”履職工作,通過搭建多元化的一綫為民協商平台,努力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向一綫延伸、向網絡延伸。以“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為抓手,是全市政協探索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綫的實踐,更好服務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更好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

  助力全域基層治理全覆蓋

  超大城市治理源頭和重點在基層。湖北省委部署的“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以社區為基本單元,以發動群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實踐路徑。“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目的旨在為“五共”搭建好平台,打造好陣地,以一綫協商“解民憂”、共同締造聚共識,讓群衆自覺從基層治理“旁觀者”變“實踐者”,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圈”。<nextpage>

  “這裡以前沒有設計電動車停放點,有的商住公寓樓居民就將車停放樓道,這種安全隱患讓人捏把汗。現在好了,新車棚不僅能遮風擋雨,還能掃碼充電,真的是安全又便民。”今年8月31日,站在漢口城市廣場商圈新修的車棚前,居民王毅濤竪起拇指連連稱贊。他不知道的是,新車棚“誕生”背後的故事。從政協委員下基層走訪調研、上報協商議題,再到政協後湖街道聯絡委開議事會組織多方協商,確定轄區單位出資、開發商出地、物業公司管理的意見,到最終建成投入使用,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今年以來,江岸區政協後湖街道聯絡委通過“家在後湖協商廳”的協商議事平台,引導委員“沉”進一綫、政協協商“開”進基層,圍繞老舊小區地下管網疏通改造、小區內部道路改造升級、環境整治等群衆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積極搭建協商平台,邀請群衆和部門集思廣益共同協商,促進問題解決。社區居民向東華說:“政協搭台共商共議,我們是受益人,現在下雨天路面也是整潔幹淨,再不用深一腳淺一腳地踩水,走起來也特別舒暢,老路換新顔,小區環境得到大大提升,以後我們要更加珍惜,共創美好的環境。”

  政協協商平台建設,為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奠定了基礎。推進會上,市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主任鄭水平介紹說,目前全市13區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160個街道(鄉鎮)均已建立政協委員協商之家,全市街道一綫協商平台實現市域範圍全覆蓋。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雖無街道組織也積極推進“協商在一綫”工作平台建設,武昌區政協對遠在江夏的“飛地”石洞街、洪山區對天興鄉的“協商在一綫”工作平台建設都做到了不遺漏。

  與此同時,各區政協在不斷築牢街道一綫協商平台的同時,積極探索在有條件的社區、行業、界別、“兩新”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建立一綫協商平台,把政協一綫協商平台延伸至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促進了“協商在一綫”的平台體系不斷走向立體多維。據不完全統計,除街道平台外,全市已建成233個社區政協委員協商議事平台,45個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政協委員協商議事工作站,94個界別政協委員協商議事平台。市、區3649名政協委員實現全部下沉到街道“協商在一綫”工作平台,收集問題700餘個,開展一綫協商活動450場(次),助力解決問題550餘個。

  暢通基層治理最後一百米<nextpage>

  “隨著居民汽車數量逐年增加,我們這個近10萬人的大型居住社區停車位不够用,下班回家晚了很難找到停車位,只能‘見縫插針’,極易發生車輛剮蹭和糾紛,影響鄰裡和諧,也導致小區交通時常發生擁堵。”武漢市東西湖區常青花園居民李先生說出了隱痛。

  “停車難問題是常青花園社區治理、宜居城市建設難以繞開的最棘手的民生問題之一,社區內部的問題需要大家坐下來商量才能找到好辦法。”今年,區政協以“一綫協商·共同締造”為契機,聯合常青花園社管辦,邀請區直有關部門、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居民代表與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同商討解決良方。

  政協協商嵌入的關鍵在於前期調研組織環節,市、區政協委員現場調研分析察看現場情況,有的放矢做好相關方溝通協調,從而保障面對面協商有結果有實效。群衆到會不僅發表意見,還現場傾聽委員建議、部門反饋,各方交流真誠深入,現場氣氛熱烈,讓居民群衆看到了政府解決問題的誠意,也增加了共同參與自治的責任感。

  通過議事協商,根據現場收集的20餘條建議和意見,通過優化小區內部道路、出入口及停車位,鋪設植草磚等辦法,已在海綿城市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建設中增設車位210餘個。協調開發商將2個待建地塊改造成臨時停車場,新增車位279個。會同交通管理部門完善區域智能交通管理設施設置和補充,加強對小區僵屍車和堵塞消防通道的行為處理,在校園周邊路段及遠端街路設置固定或臨時停車泊位,新增劃設停車位58個,緩解了小區停車難、停車亂問題。

  政協委員“借助科技、多方共治聯動”的建議也得到了居民們的積極支持。在將智慧停車檢測納入雪亮工程建設同時,利用居民自治力量成立“停車治理小分隊”,制訂“文明停車微公約”等成效顯現。

  聚焦治理難事,“一綫協商·共同締造”以“銜接不替代、幫忙不添亂、切實不表面”原則,把協商式民主嵌入基層治理當中,打通聯系服務群衆的最後一百米,將好事辦到了群衆心坎上。有群衆說:“沒想到我們這個小事還引起了區政協主席的注意。”<nextpage>

  小平台撬動大治理,通過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促進基層治理和市域治理現代化雙綫融合。近幾年來,武漢市政協聚焦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城市交通擁堵等共性問題,市區政協聯動抓焦點,市政協以建議案形式調研協商督辦,各區政協通過一綫協商平台,指導轄區內分別針對不同具體問題展開基層協商,助力解決了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問題,推動了一些想幹沒幹成的事情。

  8月,漢正街市場進入下半年銷售旺季,但是多福路小板車、小推車無序穿行,單車在上午高峰期隨意占道問題讓商戶們憂慮。為解決市場進入旺季面臨的交通問題,漢正街政協聯絡委及時向街道黨工委匯報,於8月25日開展專題協商,政協委員、商戶代表、轄區交通大隊和城管執法代表、居民代表、社區代表等一起商量整治措施,真正實現“協商在一綫,有事好商量”,保駕交通暢通、經營有序。

  把“商”的機制完善好

  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最大的功能和價值就是商以求同、協以成事,規範有序組織協商,提高協商成效,把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發揮出來,助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市政協“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初衷要求。

  協商故事同樣發生在漢正街。今年春節後漢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場商戶經營狀況陷入困境,部分商戶情緒低落,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宣洩不滿情緒,并組織在小商品中心市場內進行聚集活動,要求市場方對經營商戶進行減租降租或延長租期。對此,漢正街街道政協聯絡委高度重視,及時向街道黨工委匯報,多次組織政協委員、商務辦、轄區派出所及管理方集團公司開展一綫協商,并面對面與市場經營戶代表進行交流,告知相關國家減免政策及處置方式。通過共同努力,小商品中心市場的聚集風波得到有效平息,市場店面業主與經營戶雙簽承諾書,嚴格按承諾書執行,切實讓市場經營戶享受到租金減免政策。<nextpage>

  礄口區政協在開展“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在街道首創建立政協基層黨組織、整合運行黨建工作機制,全區11條街道建立委員履職功能型黨支部,接受街道黨工委領導,區政協黨組協商推進派駐支部第一書記,推動建立“政協黨組—街道黨工委—聯絡黨支部—黨員委員”政協基層黨組織對口銜接體系,著力解決街道聯絡委“一人委”、組織虛化的問題。

  江岸區政協制定《政協活動召集人制度》,明確街道、社區、界別等協商議事平台召集人工作職責,夯實主體責任,起到示範帶動作用。這一辦法得到各區認可肯定。經過探索實踐,大家一致認為街道一綫協商平台召集人由同級黨政有關領導同志擔任,既有利於落實黨對“協商在一綫”工作的領導,更能緊密結合轄區工作實際、有效整合協商資源,有利協商成果轉化落實,提高一綫平台協商議事的針對性、實效性。

  武昌區政協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思路,依托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醫院學校、樓宇園區等具有公共服務功能、直接面向群衆的場所搭建協商平台硬件設施的同時,健全主席聯系界別及街道、界別及街道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群衆的“三聯”工作機制,300餘位政協委員在社區一綫亮身份、擔責任,搭建“綫上+綫下”“會場+現場”“社區專題+界別專業”等多元化一綫協商平台,完善議事規程和工作流程,發揮委員既是履職主體又是共同締造主力的作用,暢通聯系服務基層和群衆最後一百米。

  漢陽區政協將每月25日設立為“基層協商日”,由街道社區、黨派界別不定期召集下沉委員和界別委員,開展主題靈活、形式多樣的協商活動。政協委員“亮碼”走基層,做到有呼必應,讓委員與基層群衆加上了好友,政協主席每月參加一場基層協商活動,今年以來累計收集群衆各類問題、建議300餘條。

  青山區政協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全力保障基層協商工作,制定“一綫協商”工作考核辦法,開展“最佳議題”“示範街道聯絡委”等評選活動,激勵引導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這是一場工作的推進會,也是一場經驗的交流會,更是一場行動的共識會。楊智總結表示,“一綫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不是階段性、應景性的活動,必須久久為功,建立長效機制。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積極探索融入“共同締造”活動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統籌謀劃,與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相結合,助力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百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