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大教育投入,給每個學生出彩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22-10-18 08:35:45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在教育部近日召開的“教育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透露,自2012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10年保持在4%以上。這對中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有兩大重要啟示:一是對於重大教育發展目標,必須發揮教育督導的作用,狠抓落實,必見成效;二是發展教育,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時要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把每一分教育經費用到擴大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刀刃上。

  中國網發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文章介紹,中國於1993年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到本世紀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應達到4%。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應該在2000年就達到4%。但是,這一教育投入目標一直到2012年才歷史性地實現。究其原因在於,在一段時期內,中國缺乏落實這一投入目標的具體機制。

  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為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成立4%辦公室,加強對各地情況的分析評價,推動各地完善教育經費的投入保障機制。這有力保障了4%目標在2012年順利實現。

  增加教育投入之後,還必須確保把每一分教育經費都用到刀刃上。這就涉及到以怎樣的教育理念發展教育這一根本問題。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指出,中國一些地方經費使用“重硬件輕軟件、重支出輕績效”,監督管理有待進一步強化。該文件同時強調,重點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始終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實落實政府責任。這一要求是具有針對性的。一些地方發展教育,存在重視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問題,如由於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有比較高的政績顯示度,地方重視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程度,就超過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而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是政府發展教育的首要職責。

  到2020年,中國已經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尤其是義務教育,已從基本均衡邁入優質均衡發展階段,這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與優化教育支出結構的成效。在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之後,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高質量普及,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教育現代化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並以全新的教育公平觀與質量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文章指出,必須注意到,雖然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經連續10年超過4%,但是,與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平均超過5 .1%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公平與提升教育質量,也需要經費投入保障。中國0~3歲的托育,目前還主要依托市場力量解決,要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發展普惠托育,必須強化政府的投入責任;3~6歲的學前教育,雖然普惠園率已經超過85%,但是一些民辦普惠園獲得政府扶持經費有限,要把這些幼兒園建設為真正的普惠園,應增加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

  目前,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占總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為5%。要普及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需要將這一比例提高到9%。這意味著,政府要對教育支出結構作出進一步調整。發展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需要對均衡提出更高要求,當前,中國義務教育已基本實現縣域內的均衡,接下來,要推進實現省(市、區)域內的均衡,這就對經費保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將以縣級財政為主保障基礎教育經費機制,改為以省級財政統籌為主的機制。

  文章強調,“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是中國使用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基本原則。接下來的教育發展還必須堅持這一原則。這也要求有新的教育公平和質量觀,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所要求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這就要求各地要從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給每個學生人生出彩的機會出發,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優化教育經費支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