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福建三明醫改緣何成“標杆”
http://www.CRNTT.com   2022-10-19 17:50:34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綜合展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單元“社會事業與民生保障制度體系全面建立”部分,一項項成果,牽動著每一位參觀者的心。

  展墻上的一張照片頗為醒目,圖片說明是“2020年1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院輪播公示藥品耗材價格”。這,只是三明醫改十年來“讓公立醫院回歸到公益性、醫生回歸到看病角色、藥品回歸到治病功能”的一次常規推進。

  改革前,這座因三線建設興起的工業城市,曾因人口少、經濟體量小、退休人員比重高,“未富先老”現象明顯,醫保基金面臨“穿底”風險。時任三明市副市長的詹積富,回首往昔,仍歷歷在目:醫療費用每年呈現兩位數增長,居民就醫負擔沉重,醫療行為中藥品耗材多、設備檢查多、檢驗多現象突出,醫保基金收支矛盾突出……

  在詹積富看來,三明所面對的這些問題,雖有一定特殊性,但更多的,是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的共性問題。與其等待觀望,不如行動起來。2012年,三明啟動醫改,將“第一把火”燒向了價格虛高的藥品和醫用耗材——執行“兩票制”、實行“一品兩規”,對各醫院使用的“療效不確切、價格很昂貴”的輔助性、營養性藥品使用情況實時監控,嚴控大處方、大檢查等。三明的藥品價格和醫療費用很快實現大幅下降。

  親歷醫改的三明市沙縣區青州鎮湧溪村樂文煥,患尿毒症已有15年。他說:“起初,透析費用很高,我只能兩周做3次,勉強維持生命,那時的自己深感絕望。後來尿毒症被納入特殊病種,醫保內的自付比例不到1%。現在每周3次規範治療,身體狀況穩定多了,還能兼職,有收入補貼家用了!”

  十年時間,三明醫改破立並舉、持續推進,成為中國醫改“標杆”。“三明之所以能一路破冰、攻堅克難,最核心的在於黨中央堅定有力的支持。”詹積富感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