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方選舉氛圍異常低迷,欠缺2018年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那樣民粹型政治人物,這可能導致選舉投票率較低。相對而言,這可能激勵民進黨基於選票極大化目標,從而動員泛綠基本盤,提出更為強硬、激進兩岸路線及國族主義論述;或採取相對保守兩岸交流政策,如對開放小三通議題採取消極應對方式,以安撫激進獨派支持民進黨候選人;避免台商台師台生返鄉投票。這有利於宣傳組織動員傳統綠營基本盤,激勵傳統深綠選民對民進黨提供政治支持。
再者,台灣媒體報導“重北輕南”產生選舉新聞不對稱問題。根據10月20日2022電視選舉新聞學者觀測聯盟發布“六都、新竹市長候選人電視新聞聲量統計”,無論是有線或無線電視媒體有關選舉新聞報導,產生明顯“重北輕南”現象,各媒體也都有偏好候選人,但是高聲量跟支持度不見得成正比。例如,台北市陳時中、台中市蔡其昌、台南市謝龍介、高雄市柯志恩的聲量高,但是支持度相對並不高。聲量與支持度同樣都偏高則有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國民黨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
最後,有線電台及無線電台對選舉新聞關注度具有嚴重差異性。例如有線電台更熱衷報導選舉新聞,例如50台(年代)、53台(民視);無線電台則是興趣缺缺,五家電台沒有一家超過10%,尤其中視、台視、華視比例皆未超過3%;民視、公視則高於7%,呈現整體報導率偏低問題。這也顯示地方選情目前還沒有完全升溫,選情相對低迷恐影響投票率。
對比49台壹電視、50台年代新聞台、51台東森電視台及85台寰宇台灣台,發現年代新聞台把主力重點聚焦在選舉新聞,其他3台則將選舉新聞與其他新聞並列,未見突顯之處。壹電視、年代新聞台的選舉新聞聚焦於台北市選戰;其他縣市選舉新聞雖有報導,但篇幅不大;東森新聞台重北輕南,台南市選情甚至掛零;寰宇台灣台則平均分配台北市與新北市,但中部大甲溪以南的縣市選情甚少涉及,尤其是台中市、台南市甚至有報導掛零現象,高雄選情報導寥寥無幾。據此推估,即使六都皆有“重北輕南”現象,更遑論其他16縣市,恐更加被邊緣化。
進一步分析,呈現各電視在六都及新竹市新聞報導量排比各有所偏重。民視與TVBS(55台)皆超過70%偏重台北市,85寰宇台偏重新北市,桃園市報導以54台(三立)及台視名列一、二位;台中市報導以公視、51台(東森)居多;台南市報導較多為公視及華視、有線電台報導更是偏低;高雄市則是85台、華視報導居前一、二位;新竹市報導主要是85台及台視。
綜上分析,有關選舉與民調專家紛紛指出,這顯示各媒體選舉新聞報導,不僅具有區域傾向且有特定政黨及候選人取向。學者們共同齊聲呼籲,各媒體處理選戰新聞,應跳脫藍綠政黨偏好,且應做到南北均衡、切勿重北輕南,應提供公眾合理適當、公平、公正及客觀、正確報導及平等接近使用媒體權利。
儘管目前公投議題與地方選舉脫鉤、目前尚未有類似韓國瑜及柯文哲式旋風再起,且復因地方選舉媒體報導呈現“南北失衡”及專寵特定政黨候選人及區域,這些因素導致選情低迷。惟必須特別注意是,低迷選情是否導致特定政黨拋出激進政策訴求,藉以提供選舉動員的誘因機制,頗值進一步探究及分析。
(作者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