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10月21日報道,數據顯示,在歐洲努力應對電力短缺之際,亞太地區電力供應仍有保障,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仍在大量使用煤炭。
報道稱,隨著面向該地區的液化天然氣供應轉向歐洲市場,亞洲的發電廠獲得的液化天然氣供應不僅減少,而且不得不選擇停購在歐洲的強勁需求推動下變得更昂貴的液化天然氣。
由於俄羅斯削減供應,歐洲正在努力應對天然氣短缺問題,許多國家在冬季到來前陷入能源危機。英國國家電網公司警告說,可能出現斷電情況。
標准普爾全球首席能源策略師阿圖爾·阿裡亞爾說,盡管歐洲的供應短缺和俄烏衝突迫使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價格上漲,但這并沒有損害亞洲的能源生產。
阿裡亞爾對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記者說:“在亞洲,一些國家不使用天然氣,而是使用煤炭,因為煤炭就在那兒,國內開采,而且價格較低。”
報道指出,與依賴天然氣的歐洲不同,天然氣對亞洲沒那麼重要。伍德麥肯茲公司亞太地區電力與可再生能源研究主管亞歷克斯·惠特沃思說,天然氣發電只占亞洲電力構成的11%,而進口液化天然氣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天然氣產自本地。
惠特沃思還說,煤炭占了更大的比重,盡管其比重正在下降。他說,煤炭在亞太地區發電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60%。
另外,由於價格高企,亞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也已下降。
根據國際能源署最新的天然氣報告,今年前8個月亞洲的現貨或短期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同比下降28%,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同比下降7%。<nextpage>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而中國的進口降幅達59%。國際能源署說,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分別減少了17%、73%和22%。
據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稱,韓國電力公社最近數月開始更多使用煤炭。
韓國與日本一樣,對天然氣的使用比亞洲其他市場多,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像歐洲一樣爭奪有限的天然氣。但惠特沃思說,它們的供應比歐洲更有保障。
換句話說,亞洲對煤炭的依賴和對進口天然氣相對較小的依賴程度意味著,它的能源安全程度更高。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研究部門大宗商品戰略主管沃倫·帕特森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總的來說,液化天然氣供應收緊和價格上漲意味著,一些國家將不得不依賴相對“較便宜和較不清潔的燃料”。
帕特森說:“可以預料,化石燃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大環境將加快亞洲各國政府開發綠色能源的努力,尤其是考慮到這些經濟體中有很多是能源淨進口大國。”
他說:“不過,顯然,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時間,短期內無法緩解安全方面的擔憂。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推動化石燃料供應的努力,并因此依賴這些較不清潔的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