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永升:新能源車企需理性看待歐洲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22-10-25 11:49:01


 
  筆者認為,當下歐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膨脹,更多的還是基於“政策驅動”,而非“市場驅動”。因此,此種“政策驅動”能否長期維持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優勢,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以北歐國家挪威為例,多年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和費用減免政策,使挪威政府去年出現3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的財政缺口。該國立法機構已啟動一項提案,研究縮減對電動汽車稅收減免的幅度。挪威是在綠色和新能源車領域走得比較快的國家,其他歐盟國家將來也可能效仿。這對主要基於目的國“政策驅動”而進入市場的部分中國新能源車企將是巨大的挑戰。

  誠然,這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勢頗為突出,但若從長計議,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還需確保與歐盟當地國家的同行企業利益分享,一些已有的成功案例可供其他車企效仿。例如,今年6月,國軒高科啟動德國生產基地。該基地在併購博世集團德國哥廷根工廠的基礎上,轉型升級為動力電池製造,年產能達18吉瓦時。而寧德時代更是在德國圖靈根州投資建設動力電池基地,預計2026年將實現年產能60吉瓦時。該項目將為寶馬、戴姆勒和大眾等汽車製造商提供電池,並為當地創造兩千多個就業崗位。

  考慮到歐、日、美等發達經濟體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的巨大投入,以及歐盟在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扶持和減免政策,或在必要時動用其擅長的產業鉗制條規與壁壘,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歡欣鼓舞之際,也不可大意,還是要理性地看待其歐洲市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