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數字中國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http://www.CRNTT.com   2022-10-28 08:16:06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數字中國建設經歷萌芽起步、試點探索到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推動產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光明日報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唐曉彬文章介紹,中國數字化發展從夯實基礎到積厚成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為蒸蒸日上的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過去五年間,中國通過推動5G商用廣泛化,光纖、寬帶全覆蓋,助力雲計算、區塊鏈、量子信息等多種技術應用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取得了數據產量翻倍增長、芯片研發能力穩步提升的豐碩成果。與此同時,數字經濟進一步煥發活力,規模已超45.5萬億元,多年增速超10%;數字政府服務效能明顯提升,“雲辦理”“一網通”深入人心;數字社會服務日趨便捷,中小學全部聯網,跨省異地醫保直接結算率逐步提高;數字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相關安全法律體系日益完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文章表示,繁榮數字經濟,開啟了數字中國的“發動機”。受益於信息搜集、驗證等成本的降低,數字經濟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和提升供需匹配速度,減少了因市場的盲目性、滯後性造成的損失,也催生了一批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倒逼傳統產業自我革新,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當前,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重在構造下沉物聯網、上聯雲平台的數字工業系統,滿足企業個性化、多樣化的現實需求,提升生產運營、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技術更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為應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帶來的施政考驗,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成為高效服務人民、精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建設數字政府在對內提升數字化辦公水平和履職能力、對外提供數字化公共服務和信息平台的同時,需要培養數字化施政思維,探究數字政府新形態,重塑政府的工作新模式,推動政府運作由地理空間分散化逐漸發展成虛擬空間系統化,進而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由傳統的單一內部封閉式向未來的多元協同網絡化發展,提升政府跨部門、跨區域、跨業務的數字聯動能力和動態適應能力,構造政府與企業、群眾之間集數據、技術、事務於一體的治理生態。

  文章分析,數字技術的更新迭代、普及滲透顛覆了傳統社會的連接方式,萬物互聯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構建數字時代社會生活新場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關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是減緩數字化過程相關衝擊、順利建設數字中國必須要克服的一道難題。首先,要通過助力數字技術在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不斷應用,打破文化傳播、醫療救治等的時空壁壘,解鎖各式消費新場景,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物質精神需求,推動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其次,要優化城鄉數字資源配置關係,協同城鄉數字化建設,建構傳統與數字並行的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讓偏遠地區搭上信息快車。再次,要重視社會工作數字化實踐,增進全社會的數字福祉。

  數字化的逐步深入孕育了以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為“硬件”的數字生態系統。促進發展與規範管理相協調,構建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成為建設數字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建設數字社會需要引導樹立“技術服務人民”的數字技術觀,營造風清氣正、多元共生的良好數字輿論氛圍,形成市場健全、監管有力的數字發展環境,為技術的科學合理應用鑄造堅實的社會基礎環境和有效的多維約束機制。要強化中國數字網絡規則國際話語權,促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多邊化、民主化、透明化,為推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文章指出,維護數字安全是打造數字中國的“金鐘罩”。中國要加快補齊數字中國建設中的數字安全短板。面對數據流通動態化的趨勢,協調數據安全與開放、創新三者關係,彌補數據開放的規則缺位,明確企業數據開放、數據跨境流通指引規則,解決公共數據開放平台數據質量低、功能不完善等現實問題。

  文章最後說,數字中國建設是一項橫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安全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思想理論、政策制度等頂層設計,又要有踏實穩健的技術應用、措施落地等實踐,要通過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服務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助力中國以高質量發展走向全面中國式現代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