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據央視網報道,總台記者從南僑機工回國抗戰歷史研究會獲悉,2022年10月29日上午8:04,最後一位南僑機工蔣印生同志在重慶永川與世長辭,享年96歲。
蔣印生,1927年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是祖籍廣東的僑胞,13歲就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第九批回到祖國,成為3200多名南僑機工的其中一員。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戰老兵,2015年,赴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閱兵儀式,榮獲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南僑機工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特殊團體。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開始封鎖沿海交通通道。1938年10月以後,除了滇緬公路,其餘國際通道均被切斷,購買和援助的大量抗戰物資只能從剛建的滇緬公路運入。滇緬公路崎嶇不平,地勢極為險惡,沒有技術熟練的駕駛員是無法勝任的,國內缺此人才。1939年,32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分9批毅然回到硝煙彌漫的祖國,在全長1146公裡的滇緬公路上,南僑機工日夜兼程搶運抗戰急需物資。他們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橫斷山脈、橫穿怒江、瀾滄江和漾濞江等激流險灘,公路兩旁常常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南僑機工不僅肩負著急難險重的運輸任務,還要面臨惡劣的道路環境和自然氣候、日軍飛機成群結隊的狂轟濫炸和蚊蟲肆虐、瘧疾等疾病高發帶來的生命威脅。據不完全統計,1939年至1942年間,在滇緬公路上,1000多名南僑機工獻出寶貴的生命,平均每公裡犧牲一人,他們共搶運約50萬噸軍需物資、15000多輛汽車及其他無法統計的各類物資,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