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障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
http://www.CRNTT.com   2022-10-31 08:26:25


 
  三、保障糧食安全的規制措施

  文章指出,加強制度建設,守住耕地紅線。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耕地面積19.18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祗有1.36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時,中國耕地存在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總體耕種質量不高等問題。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本上就是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為此,首先要保障耕地紅線法治化,加快推動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等立法進程。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壓實黨政在保護耕地中的責任,建立更加透明、科學、可持續的法律制度體系。其次加強耕地占補管控,明確占補平衡的方針。對於被占用的農用土地,防止虛假補充,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確保補充耕地的真實性,加強新增土地驗收措施,保持可利用土地能夠達到動態平衡。然後是適度進行土地流轉和置換,提高糧食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程度。全面推行農作物機械化作業,降低不斷提高的用工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最後落實土地違法案件的行政處罰,充分彰顯依法治土的威懾力。對於破壞耕地保護、拒不履行復墾義務和違反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違法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罰。要完善部門聯合執法查處機制,加大土地合法利用的宣傳,明確土地違法行為的邊界,讓廣大老百姓通過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切實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加大科技賦能,增加糧食產量。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為此,一是加強良種的研發和培育。種子是現代農業生產的基石,是確保“三農”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中國正在努力由過去的“吃飽”向“吃好”轉變,必須大力加強中國主要作物良種的攻堅克難,新培育具有中國質量的糧食品種,推廣良種全國持續覆蓋範圍和面積。出資組建良種研發中心,加強鄉村與科研所對接,推出因地制宜的良種體系。二是推進良育減災的深化與統一。不斷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減少農業病蟲害,提升糧食農作物總體產量。利用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的檢測設備實時預測預警自然災害的發生,建立極端天氣突發應急管理響應機制。開展糧食增產攻堅克難模式,建立現代智慧農業發展技術,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三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大力推廣智能農機裝備,提高農業播種、灌溉和收割的效率,如玉米大豆的種植收穫要採用合適的播種收割機等大型機器。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增加農業大棚的覆蓋範圍,推進糧食生產數字化改造升級。加快推進以農業機械為中心的生產服務方式。落實糧食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減少機收糧食損失率,提高農業機械生產效率,擴大農作物應用種類,降低農機用工成本,從而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

  增強節約意識,抵制消費浪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節約糧食的優良品質,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柱、傳世法寶、興國之魂。我們要堅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形成在生活中節約糧食的良好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外出就餐時要做到吃多少點多少,實施光盤行動。深刻領悟古人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節約觀念,將節約真正踐行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農關國本,糧系民生。搞好糧食生產,嚴守耕地紅線,守護糧食安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根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