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保持交流,確保中德關係行穩致遠
http://www.CRNTT.com   2022-11-06 10:25:06


 

  朔爾茨訪華意在促進中德坦誠交流。德國不能和中國脫鈎,也不能任由經貿關係“泛安全化”。此外,在歐洲的“多事之秋”,德國經濟界也難以承受對華脫鈎成本。德國作為出口型國家,受益於全球化與自由開放的全球經濟秩序,供應鏈回流、提高對華貿易壁壘等“去全球化”措施都將為德國經濟帶來負累。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公布的數據顯示,若德國產業鏈從中國回流至德國本土,德國GDP將損失10%;若中歐爆發貿易戰,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德國承受的經濟損失將是英國脫歐的六倍。

  出訪前,朔爾茨發表署名文章闡明其來訪目的。一是在變化的國際環境中尋求對華交往新路徑;二是明確中國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夥伴,德國無意實施對華“脫鈎”,也無意參與所謂的“陣營對抗”,而是尋求多元化的產業鏈供應鏈與亞洲夥伴關係,降低單方面依賴導致的供應鏈風險;三是繼續推進德國企業在華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等待遇;四是在全球抗疫、反對使用核武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緩解全球糧食危機等全球治理議題上明確對華合作的必要性,表示該領域需要中國的積極參與。

  實際上,中德兩國在多極化的國際格局,反對陣營對抗、歐盟戰略自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確保供應鏈穩定以及在共同承擔全球治理責任上早有默契。此次會晤中,中德雙方坦誠溝通,在繼續推進兩國企業投資合作,加強在氣候環保、生物多樣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糧食安全、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等全球問題上形成共識。由此可見,相互尊重,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堅持對話協商,抵制陣營對抗、泛意識形態化等因素的干擾,是中德關係行駛在正確軌道上的前提條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晤德國總理朔爾茨時引用了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朔爾茨來訪前曾言,期待在符合中德雙方利益的領域繼續尋求合作,在有爭議的領域對華坦誠交流。在大國博弈日益激烈的國際環境中,中德關係仍具有較強的韌性,務實派政治家有意願,也有能力保持交流,減少誤判,確保雙邊關係行穩致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