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殷墟考古讀懂何以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18:20:56


 
  1973年3月至12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於小屯村南發現刻辭甲骨5335片。這是第一次充分運用科學的考古發掘方法所獲得的甲骨文資料,地層明確,伴出物豐富,為蔔辭年代的確定提供了堅實證據。

  1991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於殷墟花園莊東地發現H3坑,出土刻辭甲骨689片。占蔔主體為王室小宗宗子,屬非王蔔辭,史料價值獨特。

  此次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古文字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馮時介紹了殷墟甲骨的上述三次重要發現:殷墟內出土數量最多的完整窖藏小屯YH127坑、具有明確年代的小屯南地甲骨、史料價值獨特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構成要素,甲骨文既是早期成熟漢字體系文字的代表,也是殷墟作為商代都城的實證。自清末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以來,至今已發現約15萬片,經科學發掘的有35000餘片,單字數量已逾4000字,內容涉及商代政治與生活的各方面。殷墟甲骨直接證實了古史記載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陽小屯為殷商王朝的王庭,開啟了殷墟90多年的考古與歷史研究歷程,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字學的革新與發展。

  “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洩其密,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甲骨四堂”之一羅振玉的這席話,可以看作甲骨學研究薪火相傳的寫照。

  新時代甲骨學研究立足百餘年深厚學術積澱,更加注重與考古學理論方法及多學科的結合,在推動思想史、天文歷法、歷史地理相關領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通過釋讀甲骨文記載的日月食資料,結合天文學推演,考訂了發生於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的乙巳日食,證明了殷人已經掌握交食周期,對於甲骨文斷代乃至地日運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結合甲骨文蔔辭和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史氏家族墓地發掘出土的銘刻,確定了商代薛國地望(地理位置),為商代歷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點。”馮時介紹,有關商代政治、祭祀、軍事、宗教、禮制、刑罰、經濟、醫學、社會生活、藝術思想等問題的研究廣泛展開,成果豐碩。

  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古埃及的聖書體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和古印第安的瑪雅文字早已消亡,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漢字體系,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承續至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