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雲南堅持一域一策護好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http://www.CRNTT.com   2022-11-23 10:02:50


 
  這是昭通市探索網格化監督方式,抓實生態環保領域日常監督的一個縮影。今年6月,昭通市紀委監委出台《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網格化監督行動方案》,成立市縣鄉三級紀檢監察機關組成的網格化監督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專項監督檢查組、網格化監督組、駐點監督組3個專班,按照赤水河流經鄉鎮劃分為17個網格監督組,設立網格點常駐監督檢查組,開展“網格化”監督工作,形成“以責織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責”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我市通報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問題1批次15個,約談責任單位24家,處置問題線索18件,黨紀政務處分8人,發現問題223個,已完成整改168個。實施網格化監督以來,職能部門幹部作風明顯轉變。”昭通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郭華文介紹道。

  監督重在日常,貴在有恒。為抓好生態環保領域日常監督、及時發現並推動解決問題,雲南各地紀委監委創新監督方法,並及時用制度將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來。

  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監委把項目化理念引入洱海保護治理監督執紀工作,制定出台《關於項目化規範化開展洱海保護治理監督執紀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確定監督項目後,按定目標、定任務、定進度、定責任的要求,把監督重心下沉到一線,深入查找制度執行、履職盡責、政策落實、服務群眾、紀律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規範開展監督,以項目化方式推動監督“投產見效”。

  為強化日常監督,曲靖市紀委監委制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機制》,探索實踐“室組地+行業主管部門”等協作聯動模式,統籌紀檢監察、業務主管、審計等部門力量,採取“四不兩直”“交叉式”等方式強化日常監督,切實發揮監督的“聚合效應”。

  以制度之善護山河之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充分彰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雲南省肩負建設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任務,生態區位極其重要,全省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圍繞生態環保突出問題和重要任務,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是履行政治監督重大職責的有力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