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什麼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http://www.CRNTT.com   2022-12-02 08:25:58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2021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閆坤文章表示,這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實現多重政策目標的需要。近年來,中國實施積極地財政政策,其調控目標不是單一地對衝經濟下行風險,而是強調穩增長與防風險並重、逆周期調節與跨周期調節兼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相互協調。在多重目標的約束下,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要擴大內需,還要注重提升效能。
  
  二是實施科學有效宏觀調控的必然選擇。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科學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和財政政策管理。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問題,不同領域、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供需矛盾,“大水漫灌”式的財政政策將會造成無效和浪費,政策實施必須聚焦關鍵節點,堅持總量與結構並重,並且要更加注重結構,提高政策精準性。從長期制度建設來看,新興技術發展為宏觀上的財政政策與微觀上的具體問題更好對接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精細化的政策目標管理保證了財政支出的有效性。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是實施科學有效宏觀調控的必然選擇。
  
  三是增強市場主體活力的現實要求。億萬市場主體是增加就業的主力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受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成本升高以及疫情衝擊的影響,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成本增加。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比如,實施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等,可以有效為企業紓困,增強企業“造血”能力,從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文章分析,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如何提升效能呢?
  
  首先,需在保持適當財政支出強度的基礎上提高財政支出精準度。在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中,一定的財政支出強度是必須保證的。對此,需要加強對存量資金的統籌力度,將大塊資金投入到重點項目,避免“撒胡椒面”現象;需發揮專項債券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供給。在提升財政支出的精準度上,既要聚焦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對中小微企業紓困、科技創新予以重點支持,又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繼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教育、醫療、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資金供給,還要實施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保證資金直達基層、精準使用。
  
  其次,需完善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預算績效管理要嚴把事前評價、事中評價和事後評價三道關。事前評價要充分論證項目的必要性、經濟性與可行性,保證資金投向的準確性與科學性;事中評價要注重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進度安排;事後評價要注重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的最終效益。還要更加注重對評價結果的運用,既要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通過完善問責機制倒逼各部門樹立績效理念,又要做到“幹多少事,花多少錢”,通過建立績效預算加強投入與產出的聯繫。
  
  最後,需加強宏觀調控政策的整體協調性。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需要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在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方面,實施減稅降費、留抵退稅和社保緩繳的同時,要加大普惠性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解決企業資金難題。同時,就財政政策本身而言,各級政府必須將減稅降費、留抵退稅與實現財政收入目標統籌協調,提升政策的整體協調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