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港媒:美歐摩擦不斷 中歐互動加強
http://www.CRNTT.com   2022-12-04 18:06:46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香港《星島日報》12月4日發表題為《美歐爆經貿爭拗?中歐溝通可加強》的社論。全文摘編如下:

  美歐聯手遏制中國近日有鬆動跡象,歐美貿易摩擦增加,歐盟質疑美國剝削歐洲、打擊歐洲企業。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周四趁國事訪美,高調向美國興師問罪,同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訪華,要強化歐盟與中國溝通。雖然歐盟政治上仍會與美國保持同盟關系,遏制中國崛起,但美歐因經貿出現齟齬,歐盟又希望維護外交自主獨立,給中國拉攏歐盟空間,有助削弱西方遏制中國力度。

  馬克龍上周甫抵達美國,就向美國總統拜登發炮,指責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咄咄逼人,扼殺法國和歐洲職位,并可能“分裂西方”。馬克龍如此高姿態,正要顯示歐洲不滿美國在經貿的連番剝削。

  其一,美國致力遏制中俄,卻要由歐洲付代價。歐盟緊跟美國制裁俄羅斯能源,并大舉購買美國石油、天然氣,但歐洲發現美國大發國難財,馬克龍就曾狠評美國售予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本土四倍。此嚴重打擊歐洲民生,并重挫企業生產,嚴重損害歐洲競爭力。另美國為斷絕中國高端芯片來源,逼迫占全球光刻機市場六成以上的荷蘭阿斯麥公司,跟從美國8月通過的芯片法,停向中國出售光刻機。然而,中國市場占阿斯麥營業額三成四,停售將重挫該公司及荷蘭經濟,荷蘭政府已表明不會照跟美國要求。

  其二,更惹歐盟強烈反彈的是,美國重挫歐洲電動車及潔淨能源業。美國8月實施《通脹削減法案》,名為打擊通脹,內裡卻行保護主義,補貼國民購買電動車,并規定電動車及電池須為美國或與美國有自貿協議國家所生產的。由於美歐自貿協議談判多年無成,歐洲生產的電動車無法獲得美國補貼,將打擊歐洲車在美銷售。此外,美國對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潔淨氫能等亦有類似保護主義措施,打擊歐洲潔淨能源業。

  歐洲不少巨企包括德國寶馬、大衆汽車、化工巨企巴斯夫,以及荷蘭化肥巨頭OCI、歐洲化工集團索爾維、歐洲巨型鋼鐵集團安賽樂米塔爾等,為取得美國補貼或降低能源成本,過去兩三個月紛紛宣布將生產轉往美國,將長遠挫傷歐洲經濟。<nextpage>

  美國損歐洲而自肥,德國副總理羅伯特·哈貝克威脅要與美國打貿易戰,馬克龍更登門要求拜登取消《通脹削減法案》。對此拜登表示不會為法案道歉,但承諾會作出微調,讓歐洲更容易得到補貼。

  然而“微調”能否落實仍是疑問,因共和黨已掌控衆議院,相信不會與拜登合作修改有關法案。拜登若以行政命令豁免歐洲車,既可能會遭到共和黨狙擊,指他出賣美國利益,又可能刺激其他盟友如日、韓等提出類似要求,不利拜登借法案吸納外國企業遷美的企圖。

  拜登的“微調”承諾并無具體時間與方法,可能只是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但馬克龍反而見好就收,指美國“并非蓄意損害歐洲”。此反映歐盟非有意與美國鬧翻,只想制止美國持續剝削歐洲而已。

  對於美國榨取歐洲利益,歐盟亦有意利用中國牌威脅美國。馬克龍訪美前夕,法國官員向外放風,指他會向拜登表明,若想法國和歐盟繼續支持美國遏制中國,拜登要在電動車等問題上讓步。

  無論因為想借中國牌與美國談判,抑或歐洲明年將陷衰退,想要中國動力扶一把,歐洲近期都著意改善與華關系。德國總理朔爾茨上月訪問中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元首在上月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分別與中方會談。本月1日負責歐盟整體外交事務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又訪華,強化歐盟與中國溝通。馬克龍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亦已宣布明年訪問中國,中歐之互動突然變得熱絡起來。

  對中國來說,歐美價值觀相近,中國難以說服歐盟聯手制衡美國。但歐盟強調獨立自主,與美國有經貿爭拗,都令中歐關系有改善空間,強化中歐經貿合作,可抗衡歐盟內部反華聲音,并削弱美歐聯手遏華的力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