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29日發表題為《一種新國際秩序的誕生》的文章,作者是德國前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約施卡·菲舍爾,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正在目睹大小危機史無前例地匯聚集合。從新冠疫情、能源價格飈升、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再度通脹,到供應鏈斷裂、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和氣候變化。這些危機有許多不僅是衰敗的跡象,也是新世界秩序正在誕生的跡象。
隨著二十世紀兩極秩序的殘餘最終消失,一種新的全球五頭政治體系正在出現。美國和中國——本世紀的兩大軍事、技術和經濟超級大國——將占支配地位,但歐洲、日本和印度也將對地球上的大片地區施加重大影響。
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其未來的地位、能力和戰略態勢將取決於這場不計後果的戰爭結局如何。在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領導下,俄羅斯拼命抓住過去不放,試圖重現20世紀甚至19世紀末的輝煌。
現在預測戰爭的可能後果還為時過早。普京政權能否幸存?或者俄羅斯的失敗是否將迎來另一個內部衰敗和解體的階段?在這個問題解答之前,我們不知道俄羅斯是否會試圖維持在東歐和歐亞大陸大片地區的古老霸權主張。
俄羅斯因其脆弱性和衰敗構成新的風險,中國卻將憑借不斷增加的財富和實力做到這一點。得益於21世紀初開始的大規模全球化浪潮,中國設法擺脫貧困,得以獲得高收入地位。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敗壞西方聲譽,中國得以擴大全球領導地位,把自己展現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全球超級大國。
然而,與冷戰時期的蘇聯不同,中國沒有犯只注重軍事實力的錯誤。相反,中國的全球崛起顯示,中國通過充當世界的“延伸工作台”融入美國和西方主導的世界市場;同時大力投資,在技術和科學領域與西方競爭。中國人當然沒有限制軍事投資,但他們沒有讓防務和安全開支擠占其他一切。<nextpage>
最近在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暴露雙方在觀點和目標的這種根本區別。俄羅斯在外交上受到孤立,中國卻對所有討論和最終公報的形成發揮核心作用。
如果中美首腦的面對面會談有助於緩解兩國緊張關系,那麼巴厘島峰會將為重塑21世紀國際關系打開大門。
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提供又一個理由,讓人們產生希望,因為普遍期待的共和黨“紅色浪潮”未能成為現實。共和黨沒能拿下參議院,在衆議院也差點沒能獲得多數席位。
美國的中期選舉和巴厘島峰會在一個令人擔憂的時刻提供了保持樂觀的理由。但我們在全球合作方面還需要取得更多進展。最終,只有世界的關鍵大國找到合作方式,才能克服我們面臨的兩大危機——烏克蘭戰爭和氣候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