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上深發揮主場優勢,蘇杭正在加速追趕
http://www.CRNTT.com   2022-12-05 18:44:18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據第一財經報導,作為我國企業中的優秀代表,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稀缺資源,雖然數量上大約祗有全國企業數量的萬分之一,但卻是國家實體經濟的“基本盤”。

  伴隨著1990年滬深交易所成立,中國資本市場呱呱墜地,在短短30餘年的時間,我國資本市場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市場。今年11月底,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正式突破5000家,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日,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501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占比超五成。這5000多家佼佼者總市值接近87萬億元,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遍布423個城市(包括直轄市),並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區域特色。

  2014年之後再造了一個A股市場

  從上市時間分布來看,在2014年之前,中國股市因多次暫停IPO,受其影響,IPO的年度數量也呈現出波浪起伏的狀態。

  Wind數據顯示:比如,1995年A股僅有19家公司上市,2005年有14家公司上市,尤其是2013年,新股發行停滯,致使A股IPO市場幾乎交出“白卷”,當年僅有2家企業完成IPO,美的集團就是在這一年上市的。

  而上市數量較多的年份諸如1996年-1997年、2010年-2011年,尤其是2010年IPO爆發式增長,共有337家企業上市,創下當時的歷史之最。

  “2014年之前共出現過8次暫停A股IPO的情況。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證監會出於保護交易者的目的中止IPO,等待市場探底後再重啟IPO,這種處理規避了波動帶來的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暫停IPO事實上並不能改變市場原來的大趨勢,同時監管過嚴也制約了市場的活力。”招商基金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