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可能的方法是把美國告到世貿,寄希望於世貿裁決其新的補貼非法。這樣的爭吵漫長、乏味而沒有回報:大西洋兩岸為空中客車公司和波音公司提供飛機補貼的鬥爭持續了17年。到2021年爭端結束時已經無法判斷誰獲得勝利(律師除外)。尚不清楚世貿是否有能力處理此類案件。假設歐洲在世貿獲勝,獲准通過徵收關稅進行報復,歐洲或許也不想這樣做。貿易戰將暴露出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歐洲人(比如一直在推動“購買歐洲貨”計劃的法國)與荷蘭和愛爾蘭等國之間的裂痕,後者認為自身的繁榮取決於開放貿易。
美國貿易特使戴琪建議歐洲採取第二種可能的辦法:推出自己的大規模補貼計劃來應對《通脹削減法案》。這確實會使競爭環境變得公平——如果歐洲負擔得起。有些國家可以。比如德國工業規模龐大,債務很少。但如果歐盟拿出大量資金援助國內企業,那將對歐盟的單一市場構成沉重打擊。
第三種選擇是模仿美國的補貼,但由歐盟提供資金。一些人希望重新評估“下一代歐盟”計劃。這項7500億歐元的疫情後基金由聯合借貸籌集,將主要由富裕國家償還,但在整個歐盟範圍內支出。僅僅是談論這樣的計劃就使歐洲最古老的裂痕重新出現,一邊是揮霍無度的南方人,另一邊是不想補貼他們的北方人。這看來無望成功。
如果歐盟自己還沒有制定出與拜登類似的政策,歐洲對美國保護主義的怨言就會有更大分量。歐洲沒有像《通脹削減法案》那樣公然阻礙貿易的計劃。但是,歐盟計劃對無意減少碳排放的國家徵收進口商品關稅,這接近貿易保護主義,阻止一些外國公司在歐盟投資的新規也是一樣。雖然在歐洲支付的補貼也適用於外國公司,當地公司卻更瞭解如何游說以獲得超出合理份額的補貼。歐洲被美國的政策燒傷,但歐洲幫助點燃了這場大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