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為做好中央銀行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引領,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夯實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重要意義
中央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中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演進為以國家或國家聯盟為單位的現代中央銀行。現代中央銀行負責貨幣發行,調節貨幣供應和流通,維護幣值穩定;調控金融活動,推進金融改革,加強資源跨時空有效配置,促進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能,實施宏觀審慎管理,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如果中央銀行履職不到位,就可能出現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或者發生通貨緊縮,甚至引發經濟金融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於1948年12月在石家莊正式成立,前身是中央蘇區時期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自1984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不再從事商業銀行業務,專門履行中央銀行職能。1995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確定了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中央銀行定位。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一是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內涵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價值取向,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中央銀行自身的現代化建設,既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整個金融系統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要條件。二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短期壓力,以及人口老齡化、區域經濟分化、潛在增長率下降等中長期挑戰。中央銀行要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穩妥應對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挑戰,這也對中央銀行自身的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叠加的歷史階段,我國經濟金融運行面臨更加複雜嚴峻的環境,外部衝擊風險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金融的一些風險隱患可能“水落石出”。中央銀行要在政治上、業務上、作風上、廉政上達到更高標準、落實更嚴要求,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而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又是金融的根基和血脈,因此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是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基本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事業和中央銀行工作。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必須立足中國國情,緊扣時代脈搏,突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徵。
我國的現代中央銀行,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中央銀行。金融事關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祗有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管金融的體制機制,才能確保金融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和發展導向。中國人民銀行要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高效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成為黨執政興國的堅強支柱。
我國的現代中央銀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事業起於為人民服務,興於為人民服務,必須充分體現人民性,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金融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人民銀行要著力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以高質量金融服務促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國的現代中央銀行,是立足中國國情的中央銀行。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出現過幾輪嚴重通貨膨脹,針對這一實際問題,黨中央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堅決維護幣值穩定,明確財政赤字不得向央行透支,這帶來了近30年來我國貨幣金融環境的長期基本穩定。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合實際情況,確立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中國人民銀行要繼承優良傳統,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現實問題出發,實施有利於金融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
我國的現代中央銀行,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制定和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從事金融業務活動。這表明中國人民銀行既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也是市場主體,要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運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要通過市場化方式調節貨幣和利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開展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時,要依法行使行政權力,依法保護產權和人民利益,維護市場公平秩序。
我國的現代中央銀行,是借鑒國際金融發展有益實踐經驗的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被廣泛接受的行為規則,包括:為維護幣值穩定,央行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當通脹或經濟增速偏離目標水平時,央行應當靈活調整利率;為避免道德風險,央行發放再貸款要有合格抵押品並收取適當利息;為防範風險傳染,央行可向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等等。我國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可借鑒上述有益經驗,並吸取歷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不斷提升中央銀行的履職成效。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主要舉措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要圍繞黨的二十大確立的金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貨幣政策體系,維護幣值穩定和經濟增長。
高杠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中央銀行要管好貨幣總閘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保持政策定力,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我們沒有實施量化寬鬆、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發展中國家中較低,人民幣匯率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物價走勢整體可控,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穩定增長。
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簡單地說,正常的貨幣政策是指主要通過利率的調整可以有效調節貨幣政策的情況。與其相對應的是在零利率或負利率情況下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正常的貨幣政策不僅有利於促進居民儲蓄和收入合理增長,也有利於提高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未來,我國經濟潛在增速有望維持在合理區間,有條件盡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斜率向上的收益率曲線形態。
健全貨幣政策調控機制。健全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強化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的長效機制。發揮貨幣政策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精準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建立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均衡利率由資金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中央銀行確定政策利率要符合經濟規律。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效管理和引導市場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