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在剛剛發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2年)》中,一組數據引人關注。從2018年到2021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分別為3.27億輛、3.48億輛、3.72億輛、3.95億輛;全國機動車4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為4065.3萬噸、1663.8萬噸、1593萬噸、1557.7萬噸。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污染物排放總量卻在逐步下降,耐人尋味。
機動車“一升一降”的背後,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2021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95億輛,比2020年增長6.2%。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比2020年增加292萬輛,增長59.2%。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3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也就是說,儘管機動車總量增加,但增長的主力來自於清潔排放的新能源汽車。
機動車污染防治更是功不可沒。近年來,我國在標準、油品、監管以及完善移動源污染治理體系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比如,每隔3年至5年加嚴標準,這是機動車污染控制最核心的一個舉措。根據實際道路測試,國六重型柴油貨車相比國五貨車的氮氧化物和細顆粒物單車綜合排放因子大幅下降約85%。此外,加快老舊車淘汰,推動油品質量升級,持續推進日見成效。與此同時,我國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在用車排放檢驗方法體系,並建立了常態化的環保監管機制。研究發現,受強化在用車監管影響,與2017年生產的國五柴油貨車相比,2019年生產的國五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因子明顯下降,就是說在用車監管變嚴後,柴油貨車生產廠商也感受到了壓力,加快從根源上解決“出廠就超標”問題。
儘管移動源污染防治成績不俗,但難改它成為我國大中城市空氣污染重要來源的現實。特別是氮氧化物排放約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60%、對PM_2.5和臭氧污染貢獻大的柴油貨車污染都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由此不難理解,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日前聯手把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作為“十四五”時期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一個標誌性戰役進行了部署,提出全國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0%等目標。
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將以貨運量較大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相關省份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城市為重點,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和車船清潔化,加強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強化部門、區域協同防控。具體措施包括,推進“公轉鐵”“公轉水”行動,持續提升鐵路幹線貨運能力,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精準補齊工礦企業、港口、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短板。我國運輸結構以公路運輸為主,承擔了約60%以上的旅客和貨物運輸。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構建以電氣化鐵路、清潔船舶為主的中長途客貨運,以低排放汽車、新能源汽車為主的短途客貨運體系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
此外,實施柴油貨車清潔化行動,推動傳統汽車清潔化和全面達標排放,加快推動汽車新能源化發展。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發展,實施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強化排放監管,推動港口船舶綠色發展。實施重點用車企業強化監管行動,推進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建材(含砂石骨料)等重點行業企業清潔運輸等,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毋庸置疑,機動車“一升一降”走出的綠色曲線仍在延展,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移動源污染治理將有更大作為。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曹紅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