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進數字普惠金融下沉鄉村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09:01:59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振興鄉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在這方面“開花結果”,必須加快縮小城鄉之間在收入、消費、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讓農民真正富裕起來。這其中,數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是很有用的一招。
  
  經濟日報發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田軒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收入來源更加多元,經營、財產和轉移性收入比重有所增加。同時,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目前中等收入群體大約有4億到5億人,只占總人口的1/3,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城鄉居民收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不僅能夠通過發揮資本要素作用,促進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且在優化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等方面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在現階段發展和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文章認為,站在金融的角度看,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首先要改變過去受制於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導致農村經濟主體融資難問題,讓農民通往增收的道路走得更便捷一些。而加快推進普惠金融的發展,正是引導社會資源更精準流向“三農”、提升其金融可獲得性的有效途徑。隨著金融服務在數字化技術加持下加速向農村地區普及下沉,金融服務匹配農村金融需求的效率和質量將迅速提高。整體而言,通過進行金融機構數字化改革,農業農村金融體系也將在金融服務品種多元化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得到完善。
  
  文章指出,加快推進數字普惠金融“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可從多方面著手。
  
  加強國家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頂層設計。通過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法規體系,為數字金融創造預期穩定、創新餘地充足的發展空間,促進科技手段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的應用,引導資源向農村地區流動。比如,在數字普惠金融監管方面,以鼓勵創新為基本原則,加強整體審慎監管,通過完善平台公司在金融領域的政策體系,在構建“穿透式”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引導金融服務模式創新,降低融資成本。
  
  加大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彌補數字鴻溝。通過大力推動信息網絡、大數據平台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5G通信、雲計算技術在農村地區的建設,並加快數字工具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彌補農村數字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的金融生態缺陷,為未來數字普惠金融在“三農”領域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支撐。
  
  提高數字普惠金融創新水平。重點聚焦當前農村金融產品供給多樣性不足、需求適配性較差等短板,著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一方面,可以針對農村地區經濟實體和居民特性,提供更加適農性、專屬化的金融產品,尤其是促進直接金融市場的覆蓋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的使用,在充分進行信用分析和金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促進金融機構組織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線上線下結合優化金融交易程序,提高金融普惠力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