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動蕩中湧起的全球通脹潮
http://www.CRNTT.com   2022-12-30 08:58:26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2022年世界經濟的主要特點,可能最合適的是“全球通脹”。烏克蘭危機、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等世界秩序中的動蕩因素對全球通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各國經濟都被全球通脹所擾動,許多主要經濟體也都在探索如何治理通脹,而通脹和各國對通脹的應對又引發了新的世界經濟動蕩。到2022年底,一些主要經濟體的通脹水平仍處於高位。展望2023年,如果各國應對通脹不當,那麼世界經濟可能陷入更大的動蕩之中。

  全球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2022年世界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8.8%,與2021年4.7%的增長率相比,2022年的全球通脹率有了大幅度提升,達到21世紀以來的最高全球通脹水平。

  2022年的通脹在全球具有普遍性。除了中國的物價相對穩定外,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各地區的通脹率均有明顯提升。美國全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約為8.1%,為40年來最高水平。歐元區全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約為8.3%,為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簽署以來的最高水平。所有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約為7.2%,即使是發達經濟體中物價最為穩定、一向處於通貨緊縮邊緣的日本,10月的消費物價指數也已經上升至3.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出現了更為嚴重的通脹問題。其中,歐洲新興經濟體2022年全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高達27.8%,非洲、拉美和中東地區的全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均達到14%左右,亞洲新興經濟體物價相對穩定,但全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也達到了4.1%,相比上年2.2%的增長率也有顯著提升。通脹水平在世界各地普遍大幅上行。

  三大因素推高全球通脹

  烏克蘭危機對這一輪全球通脹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俄羅斯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大國,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是主要糧食出口國,因而烏克蘭危機造成了世界安全局勢和經濟形勢的動蕩,迅速推高了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形成一輪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這在歐洲表現得最為明顯。歐元區11月消費物價指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0.1%,而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長僅為5.0%,也就是說,歐元區物價上漲的大部分原因在於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上漲。實際上,幾乎所有產品和服務的供應過程中都要消耗能源和食品,因而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還會間接推動核心消費物價的上漲。歐元區以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同樣受到能源和食品價格上升的嚴重衝擊,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受此影響。一些能源出口國因為能源價格上升而出現收入提升,所引起的需求提高也進一步推高了通貨膨脹。

  疫情和大國博弈造成的調整是另一個推高全球通脹的因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在逐步恢復過程中,但是疫情提升了部分物資和供應鏈的安全屬性,大國博弈特別是中美博弈中,美國將供應鏈武器化使用,提升了供應鏈的政治屬性。供應鏈從注重效率到注重安全和政治的重新配置會提高供應成本,從而推動物價上漲。疫情衝擊還使得很多國家勞動力減少,導致勞動力市場供給緊張,工資出現較快上漲,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比如在美國,2022年勞動力短缺高達350萬人,其中因疫情引起未到退休年齡而提前退休、永久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高達200萬人,其餘則是因為疫情期間死亡人數增加、移民減少。勞動力短缺導致美國工資水平不斷上升,2022年3季度,美國國內勞動者工薪指數同比增長率為5.1%,為本世紀以來的高位。

  造成這一輪全球通脹的原因,還有需求拉動的因素。2021年以來世界各國逐步放開疫情防控政策,被疫情造成的需求萎縮逐步開始恢復,由於供給恢復速度比需求恢復速度慢,因而通貨膨脹漸起。這一輪全球通脹在2021年就已經發端,2021年世界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比2020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2022年因疫情抑制的需求進一步恢復,對全球通脹起到了進一步的拉動作用。另外,疫情暴發以來各國推出的大規模財政貨幣擴張政策也造成了較大的需求拉動效應。需求拉動的通脹會有一個明顯的宏觀經濟特徵,即在通脹率上升時會出現失業率下降,或者失業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這在發達經濟體中尤其明顯。美國2022年11月的失業率為3.7%,處於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低位,且比上年同期的失業率下降0.5個百分點;歐元區2022年10月的失業率為6.5%,處於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歷史低位,比上年同期失業率下降0.8個百分點;日本2022年10月的失業率為2.7%,雖然還沒有低至疫情前的失業率水平,但相較於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處於非常低的水平,且較上年同期失業率也下降了0.1個百分點。雖然失業率下降有勞動力供給減少的因素,但處於充分就業狀態的形勢還是顯示出這些經濟體具有較強的有效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