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誰開放、開放什麼、如何開放
文章指出,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一方面應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貿規則演變趨勢,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重要機遇,回答好向誰開放、開放什麼、如何開放等核心問題。
首先,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當面向全球,但對不同開放對象應採取不同策略。在當前形勢下,中國的對外開放應當是全方位、有重點、重實效的開放。對於發達國家和地區,以高水平雙邊和多邊合作為形式,以產業鏈合作為紐帶,以技術互換、市場互換為目標,著重解決中國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上的短板。中國在某些領域的技術先進性,特別是能夠為中高端制成品提供巨大市場,對於發達國家仍有巨大吸引力。對於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應以靈活多樣的開放策略發展經貿關係,促進共同發展。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和RCEP為抓手,不斷擴大和深化與東盟國家的高水平合作。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則不過於追求開放的程度和形式,可通過中國提供貿易優惠、投資與援助相結合等形式,形成互利互惠的穩定經貿關係。
其次,開放市場、開放制度、開放規則、開放標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當前,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包括市場開放程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已低於絕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市場開放仍不均衡,特別是金融、電信、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較低。而制度與規則開放的差距更大,成為中國參與和建立高標準自貿區的主要障礙。制度型開放的目的是要建立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或高水平對外開放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包括傳統的“邊境上”制度與規則,也包括“邊境後”制度與規則。從《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條款來看,中國在電信服務、電子商務、競爭政策、知識產權、勞工、監管一致性、國有企業,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投資、金融服務、政府採購、環境、中小企業、透明度等方面,仍存在相當差距。推進這些領域的高水平開放,將對中國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最後,以各種雙邊、多邊、區域貿易投資協定為主要開放形式,同時積極推進WTO改革和多邊貿易體系重建。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積極參與RTA談判,但目前簽訂的多是以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或相對較小的經濟體為對象,且RTA標準和水平普遍不高。這就要求以具有一定深度和先進性的貿易協定為主要目標,更注重與制度質量較高的發達經濟體簽署貿易協定,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同時,WTO具有覆蓋面廣、影響巨大、規模經濟顯著等特點。在參與推動WTO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應堅持WTO的基本原則,堅持中國對於WTO改革的立場與主張;另一方面應將RTA的進展和成果積極引入到WTO改革當中,以避免WTO和RTA之間的管轄衝突。此外,中國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制度型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推動WTO改革、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