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
http://www.CRNTT.com   2023-01-04 11:14:50


 

  經濟發展最終靠供給推動,從長期看是供給創造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和長期增長潛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表現在供給存在卡點、堵點、脆弱點,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要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滿足的領域盡快優化供給結構,並推動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發展,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兩方面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要加快推動已出台政策效應顯現,著手推出更多新政策、新措施,要善於把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轉化為增長點。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在供給側和需求端雙向發力下,2022年1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帶動了汽車產業的提質升級,也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發力點。事實證明,供給和需求有機結合點就是經濟的增長點,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又能擴大當期需求,未來產生高質量供給後,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只要我們創造有利的體制機制環境,採取適當的政策引導,就能夠使這些結合點變成經濟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開局決定走向,起跑關乎全程。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產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我們就一定能推動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