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物流領域首個五年規劃發布
http://www.CRNTT.com   2023-01-05 12:02:35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日,《“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這是我國物流領域第一個五年規劃,標誌著我國物流業已進入到系統整合、轉型發展、功能提升的新階段。未來,現代物流體系該怎麼建,發力點在哪裡?如何推進物流業增效降本?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舉行專題發布會,對相關話題進行了回應。

  新思路促進現代物流發展

  現代物流是經濟的“經脈”,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在構建現代流通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表示,作為推動現代物流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重點聚焦構建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對“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對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也作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重大戰略部署——

  結合我國經濟產業布局、現代物流發展空間格局,《規劃》提出了構建“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對內建設串接東中西部、連接南北方的“四橫五縱”9條國內物流大通道,提升相關城市群、口岸城市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和規模化運行效率;對外建設“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包括沿海、沿邊物流走廊以及10條國際物流通道,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強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

  結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新要求,《規劃》將此前已出台相關政策規劃中現代物流發揮國民經濟發展“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的表述,調整為“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看似簡單的文字順序調整,背後隱含著深層次含義。”張江波說,更加重視和充分發揮現代物流先導性作用,創造低成本、高效率物流條件,支撐和推動產業布局調整、要素配置優化、發展模式創新,建設更為合理、更加均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有助於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支撐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張江波說,發展現代物流的最終目的和主要成效,集中體現在支撐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規劃》提出了“培育發展物流經濟”,旨在促進現代物流與區域經濟互促發展、良性互動。一方面,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集聚物流要素資源,帶動相關產業要素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物流樞紐經濟;另一方面,提升“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線物流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能力,優化通道沿線產業布局與分工合作體系,打造基於物流大通道的經濟產業走廊,培育發展物流通道經濟,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更大範圍、更深層次降成本

  社會物流成本水平是國民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基本構建起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的政策框架體系,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穩步下降。據統計,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較2012年下降3.4個百分點,與主要經濟體差距不斷縮小。

  與此同時,我國物流降成本工作也面臨著更加嚴峻複雜的挑戰,生產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快速發展,勞動力、土地等資源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特別是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交通物流運行受阻,社會庫存高位運行,物流保管費用明顯上升,社會物流成本水平出現階段性上升。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部門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強化交通物流保通保暢的政策措施,包括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10%、用好1000億元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等,支持貨運企業和司機等重點群體紓困。

  “針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我們積極加大對物流企業融資支持力度,統籌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等方式,支持相關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減輕物流企業融資成本壓力,助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水平。”張江波說。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將“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作為“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任務,明確提出到202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

  綜合交通網絡在提高物流運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發揮著基礎性保障作用。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表示,將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總綱,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全面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加強邊遠地區、欠發達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在鞏固減稅降費成果,聚焦全鏈條降成本、系統性降成本的基礎上,推進深層次降成本成為重點發力點之一。張江波舉例說,比如,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企業協同發展,推動設施聯動發展,支持生態融合發展。加快庫存周轉,減少社會物流保管和管理費用;再如,穩步推進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不斷健全“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推動物流規模化、網絡化、組織化、集約化發展,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動社會物流降低成本。

  推動現代物流由大變強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較2012年翻了近一番,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業總收入將近12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與此同時,我國現代物流“大而不強”問題也較為突出,規模經濟效益釋放不足,組織化、集約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東強西弱”“城強鄉弱”“內強外弱”,與世界物流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

  對此,《規劃》提出採取綜合措施,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效率,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補齊相關細分領域短板,健全“通道+樞紐+網絡”運行體系,完善現代物流發展制度環境,通過上述措施協同發力,積極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

  “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針對綜合交通網絡存在的布局不夠均衡、結構不優等情況,我們將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總綱,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全面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張大為說。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張祥表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瞄准“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實施“千集萬店”工程,推進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補齊農村商業設施短板,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持續提升。

  “智慧物流是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將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夯實智慧物流發展基礎;以智慧化改造為抓手,促進物流業態模式創新;以網絡化升級為抓手,激發現代物流發展活力。”張江波說,要發揮創新在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中的引領作用,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推動綠色物流發展,培育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等物流經濟新形態。(來源: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