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上海社區醫院助力重症救治“關口前移”
http://www.CRNTT.com   2023-01-05 15:07:44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據新華網報導,對於上海市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而言,最近一段時間裡他們堅守在社區,就是為了在“家門口”防重症,“早發現、早干預、早分流”。

  空間擴容,讓救治能力“最大化”

  1月3日,記者走進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已臨近18時,這裡仍然有多位患者正在輸液。

  伴隨著重症高峰的到來,為緩解二三級醫療機構壓力,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於2022年12月30日重啟了輸液服務,對居民在其他醫療機構開具的補液治療進行轉方和輸液,為上級醫院減壓。

  “原來補液區祗有10個補液位,現在共有27個補液位,1月3日滿足了大約100個患者的補液需求。”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院長張曉芒說。

  彈性排班、抽調人手……這裡不僅擴容發熱門診,還將掛號收費、就診、取藥等項目都放在了發熱診室統一完成,縮短患者除就診外消耗的時間,並且避免患者到處走動,減少交叉感染;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吸氧需求,這裡還將霧化吸入的房間改為專門的吸氧區,“家門口”服務讓更多市民節省就診時間。

  “補液區還在不斷發掘潛力,目前缺口還比較大。社區衛生中心還有一些功能性空間,如果需求進一步擴大、需求還沒有到達拐點的話,我們會把教學中心等地方開辟出來作為後備力量,預計可以增加15至20個輸液位。”張曉芒說。

  聚焦老年人,為重點人群保駕護航

  1月4日上午,在鬆江區九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唐女士正在病床邊照顧90歲的母親。唐女士說,母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在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後,仍伴有發熱、咳嗽的症狀。在家庭醫生徐萍芳指導下,她帶母親入住中心接受治療,“我媽媽一直找徐醫生看病和配藥,她對我媽媽的情況很熟悉,對我們很關心,我們家屬來這裡照顧陪護也很方便。”

  中心主任宋麗娟告訴記者,中心在2022年12月27日及時調整病區設置,將原有老年病房和全科病房進行整合和壓縮,並進一步擴容床位用於收治陽性住院病人,目前已收治陽性病人77人。同時,病區內增加心電監護、血氧監測、無創呼吸機等設備的配置數量。

  此外,中心還對接街鎮居委會,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的重點人群健康監測,按照年齡、有無慢性病、有無腫瘤、疫苗接種等情況進行分類。“重點關注”人群每周三次電話隨訪、短信每日推送,對“重點關注”人群中的陽性感染者,家庭醫生每日電話隨訪。

  資源增能,做好居民就醫保障

  1月4日,記者在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遇見了前來輸液的市民曹阿姨。曹阿姨表示,自己幾天前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就診,檢測出肺部有輕微感染跡象,但由於醫院人流量很大,輸液室空間格外緊張,便在醫生的建議下拿藥品到社區醫院輸液,“聽說家門口也能輸液,我就選擇到這來,醫護人員也一直在監測我的狀態,待有好轉會提醒我回三級醫院復查。”

  中心門診部護士長劉麗敏表示,為分擔二三級醫院壓力,新一波疫情以來中心醫護人員始終堅守崗位。“我們增加了人手,設置了搶救室,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重症患者,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建立了‘綠色通道’,一旦發現患者有重症傾向能做到迅速轉診。”

  重症救治“關口前移”,需要做好資源增能,保障居民就醫需求。醫療設備方面,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氧療服務能力,配備20個血氧監測儀,擴大現有氧療區,開放供氧接口,為居民提供吸氧的便利。

  藥品儲備方面,閔行區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瞭解熱鎮痛、清熱解毒、鎮咳祛痰類藥品近兩周的使用量,通過包裝拆零、中成藥替代等方式,全力保障發熱就診患者用藥。同時,中心近日還引進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投入臨床使用。

  記者從上海市衛健委瞭解到,1月3日,上海全市發熱門診接診4.30萬人次,較2022年12月22日峰值下降47.6%,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全市56.8%,接診量較前一日增加40.5%。目前,上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持續擴容,新增吸氧位1711個、輸液位2562個、發熱診間238間。同時,抗病毒藥物(小分子藥物)、指氧儀、氧氣罐等物資優先向社區傾斜配備。(來源:新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