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吉林:培育冬捕經濟 釋放帶動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23-01-08 09:13:12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一年的鮮味全在餡裡嘍!”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漁場大院內,一排房屋掛著大紅燈籠,屋內傳來爽朗的談笑聲。進門,只見50多歲的徐艶洋和10多名姐妹正忙著包魚肉餃子。

  魚肉來自20公里外的哈爾淖水庫。冬捕出冰的鮮魚運到漁場場區,篩選出鮮嫩、刺少的用於加工水餃。哈爾淖水庫是鎮賚縣最大的漁業基地,不到一個月的冬捕季,可收穫60萬斤有機鮮魚。

  每年開春起,徐艶洋便在漁場魚種站養殖魚苗,直到秋天魚苗投入哈爾淖水庫。自從有了魚肉加工項目,對徐艶洋來說,往年的“冬閑”成了“冬忙”。

  “昨晚,大夥為了趕訂單任務,加班到晚上10點多。剛才,已將150箱純手工水餃打包好,馬上快遞發往各地。”這個冬捕季,徐艶洋和大夥要完成1000多箱的訂單,每人可因此收入7000多元。

  近年來,鎮賚縣把握冰雪旅遊發展機遇,打響哈爾淖特色生態旅遊品牌,推動養殖、加工和漁獵文化游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冬捕經濟。

  在緊鄰哈爾淖水庫的大屯鎮,59歲的王明忠經營著250平方米的漁家樂。“你看,30缸大醬已經燉完了,就剩這10缸。”王明忠帶記者來到後院,指著一排大醬缸說,“我家每年用2000斤黃豆做40缸大醬,專門用來燉魚,咱店目前已從漁場購進12萬多斤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