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http://www.CRNTT.com   2023-01-10 09:09:10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經濟工作要從戰略全局出發,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一提法非同尋常,充分說明中央對於發揮消費在穩增長中的基礎作用給予高度重視。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文章表示,那麼,應該如何理解消費對穩增長的重要性,如何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如何發揮好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高居民整體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顯得非常重要,為此從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這三大部門的利益分配體制機制改革的角度提出三條建議:

  第一,增加國家財政對居民部門的支持力度,穩步提高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依據國家統計局對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的數據加以匯總,中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歷年來都在45%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大約為60%,這是中國消費對GDP貢獻相對低的主要原因。最近發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也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兩年來政府通過減稅、降費或退稅的方式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支持企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政府部門向企業部門轉移收入。從目前看,儘管這一方式取得了明顯效果,但仍難以從根本上扭轉“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的狀況,說明“授人以漁”的方式,受到了“魚”(需求)不足的約束。不妨採取“放水養魚”的方式來改進,即政府部門向居民部門轉移收入。

  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收入轉移:一是定向轉移,即定向給低收入群體進行轉移支付,如增加低保人群收入補貼,確保他們不返貧。二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如用財政資金加大填補社保第一支柱缺口的力度,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等二、三支柱的體量。三是實現普惠制,考慮到地方財政的困難,建議2023年中央財政發行1.5萬億元特別國債,發放消費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