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讓“過年的儀式感”綻放時代風采
http://www.CRNTT.com   2023-01-20 17:48:39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網評:讓“過年的儀式感”綻放時代風采

  來源:東方網 作者:付彪

  春節臨近,年味更濃,城市的大街小巷掛起一排排紅色燈籠,鄉村的廣場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在網絡上,大家同樣熱烈討論著一個個關於過年的話題,“家鄉的民俗”“過年的儀式感”“你的新春願望”……網友們分享著對春節的美好期盼,共同迎接這個團圓、歡樂的中國年。(1月1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最具儀式感的傳統節日。什麼時間貼春聯、什麼時間包餃子、什麼時間祭祖、什麼時間拜年等,這些表面上看是一種形式,實際上就是一種儀式。春節年俗正是通過這些儀式,傳承著背後的文化精神,給人以溫暖的慰藉。2022年春節前夕,中青校媒曾就“春節儀式感”話題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92.30%受訪者認為過年需要儀式感,65.33%受訪者認為過去和現在過年的儀式感有差別,現在產生了很多新的過年儀式。

  如果沒有節俗帶來的儀式感,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便會與普通的假期無異。儀式感猶如生活的調味劑、文化的倍增器,讓傳統節日有了更加神聖的意味,有了更加美好的期盼。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就在於我們沒有拋棄傳統文化,沒有割斷精神血脈。掃房子、掛燈籠、剪窗花、辦年貨、寫春聯、祭灶神、吃年糕、逛廟會等民俗,都讓年味撲鼻而來。中國人重視過年,正是為了溫暖內心的儀式感,觸發文化意義上的深層感念。

  傳統節日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傳承和弘揚。文化和旅遊部在春節期間舉辦2023年“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發動各地非遺保護機構、非遺傳承人和廣大網友,用鏡頭記錄春節期間年俗等非遺傳承實踐相關活動,在網絡平台開展視頻展播、現場直播和話題討論;“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合集“我們的中國年”,從臘月廿三始,每日推送新春民俗;“人民日報”官微推出“18件讓春節有儀式感的小事”,給自己寫一封信,為家人製作美食,看一部春節檔電影,拍一張全家福照片……這些都是傳承和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不僅增添了過年的儀式感,又在春節煥發出新的生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