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6:37:57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全球規模最大的家紡業展會——法蘭克福家用及室內紡織品展(以下簡稱“法蘭克福家紡展”)日前落幕。這是德國在2023年舉辦的首個大型國際展會,吸引了全球2400餘家行業展商參展。其中,中國參展企業超過400家,是本次展會上來自單一國家的最大展團,受到各方矚目和歡迎。

  中國展台新老客戶不斷

  在中國展位比較集中的6號館和10號館,展位上人潮湧動,客戶拿著產品不停詢問。工作人員手裡捧著厚厚的筆記簿,上面釘滿了客戶留下的名片。一些國外客戶甚至在開展前一天就找到中國紡織企業展商進行洽談。

  “這麼多中國展商參展,我們很高興。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中國供應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法蘭克福展覽集團董事會成員鮑思豐欣喜地表示,“我們各大洲子公司的展會都十分重視中國買家和賣家的參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溫婷表示:“中國客戶反應很快,有著強烈的參展願望。”

  南京海聆夢家居是家樂福、奧樂齊、歐尚等全球知名品牌的供貨商,負責人倪晨在4天展期內忙個不停:“客戶多到沒空吃飯。”

  煙台北方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的李建國從一早就馬不停蹄地接待訪客。常常是這邊桌上談著一撥人,另一撥人已經在旁邊等待。他翻開記事簿,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要拜會的客戶:“這次參展我大概要見40個老客戶,還有至少40個新客戶。參展收穫很大,一家美國客商當場就簽了100萬美元的單子。”

  浙江居萊家居集團總經理徐劍還首次將展位開到了歐洲精品館。“我們工廠使用的是最好的設備、最好的面料,在中高端產品領域,我們的產品價格合理,市場前景廣闊。”徐劍信心滿滿。

  “我們與中國合作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據統計,2022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超32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家紡企業的到來,也令法蘭克福展覽集團以及德國會展行業對今年業績持樂觀態度。

  展會現場,一些歐洲紡織批發商對記者表示,中國紡織品製造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供應商在生產技術、交期速度、產品質量等方面都有相當保障。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紡織品製造更加注重向價值鏈上游移動,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

  隨著中國一系列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全球會展業也因此受益。“得益於中國市場恢復,整個會展行業復甦超出預期。我們展會產品對華銷售數字快速增長。”鮑思豐表示,在過去30多年間,法蘭克福展覽集團在中國建立了非常完備的經營架構,在大中華區有8個辦公室。他說:“我們與中國合作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我們將和中國攜手前進,讓合作越來越好。”

  法蘭克福展覽集團新聞發言人馬庫斯·奎特對記者表示,十分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期待未來有機會再次訪問中國,“面對面的交流對經貿合作來說至關重要”。

  “推動全球產業發展和行業環保”

  展會上,“可持續紡織品創新”是備受關注的主題。法蘭克福展覽集團董事會成員白德磊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法蘭克福家紡展是重新思考供應鏈、體驗循環方法和集中感受綠色創新的重要平台。“通過展示可持續產品和綠色創新趨勢,法蘭克福家紡展將致力於推動全球產業發展和行業環保。”

  在展覽中心9號館,主辦方以“紡織材料的重要性”為策劃主題,聚焦整個紡織產品的生命周期:從纖維種植到廢物再利用,力求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展廳裡,4個巨大的帳篷工作室異常矚目,分別展示了製造與改造、可持續、來自地球和自然工程四大主題,向觀眾呈現了未來紡織業的景象。

  在“製造與改造”工作室,設計師將紡織邊角料重新縫合拼貼,制成了極富藝術性的掛毯、枕套、坐墊和其他產品;在“可持續”工作室,各種紡織、工業、石油廢料,經過先進的回收工藝,被重新加工成為合成紗線和布料;走進“來自地球”工作室,仿佛進了一間廚房,一罐罐風幹植物在熱鍋裡熬煮成天然染色劑,再加入未經漂白的粗布,成為當下備受市場歡迎的自然面料;“自然工程”工作室裡,設計師托馬斯·瓦利將一塊塊黑色橡皮泥狀的原料擠壓、攤薄和塑形,做成了精美的裝飾材料,這些“橡皮泥”實際是來自食品企業的植物纖維廢渣。

  法蘭克福家紡展行業趨勢研究員、設計師卡羅琳·提爾介紹,推動實現紡織行業的循環發展,在設計初期就要結合紡織材料的起源和發展,著眼未來的生活方式,充分考慮每一個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中國紡織企業也借助展會平台展示綠色發展成果和前沿產品。江陰紅柳集團攜綠色環保生態紡織新品、防水浴簾和遮光窗簾等上百款特色產品參展。集團銷售經理陸雋告訴記者,公司看好與法蘭克福家紡展等國際市場的合作機遇。(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