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創業,當然要打“感情牌”,用家鄉情吸引人才回歸,但從根本上說,還需用職業和事業發展空間吸引人才。否則,即便人才返鄉,也可能在幾年之後因覺沒有發展前途而選擇離開。
對於吸引大學畢業生到小縣城、基層就業,有輿論認為,應該給到基層就業的人才上升的機會,但這種觀念是值得商榷的。人才到了基層,需要有流動的機會,但把離開基層“上升”到其他職業崗位視為職業、事業發展成功,將讓基層難以留住優秀人才,讓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陷入“悖論”。
以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為例,我國鄉村教師的年齡結構呈“U”形,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多,50歲以上的老年教師多,而30~50歲這一年齡段教師偏少,原因是很多青年教師,在鄉村學校工作幾年後,就離開鄉村學校進城任職。
從當前各地組織的返鄉人才對接活動看,都強調職業崗位本身的吸引力,向返鄉人才介紹薪酬、生活補貼、住房補貼、保障措施等。這些方面當然很重要,但這也是從人才的現實需求角度出台的人才政策。
吸引人才返鄉就業,顯然不是讓返鄉人才成“過客”,而是讓其成為建設家鄉的中堅,在家鄉實現其職業和事業發展。要讓返鄉人才回來了就能扎下根,還需在創造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事業長遠發展環境方面多想辦法、出實招。而這無疑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