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強調,構建氣候變化風險早期預警體系是更好預測極端天氣事件的關鍵之一。然而研究顯示,全球尚有一半國家沒有預警系統,擁有監管框架並將預警與應急計劃聯動實施的國家更少,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仍然無法獲得早期預警系統提供的預警信息。
塔拉斯表示,2023年世界氣象組織將聚焦早期預警系統的構建,增加對全球氣候基礎觀測系統的投資和建設,提高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去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宣布一項全民預警行動計劃,將在2023年至2027年間投入31億美元專項資金,實現地球上每個人都能得到預警系統的保護。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報告》顯示,2022年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只減少了0.5千兆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報告指出,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到2030年的排放量必須比現行政策下的排放量減少45%。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表示,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繞不開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問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上,各方同意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向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提供財政援助,基金形式、出資國家、分配方式、援助對象等關鍵問題則留到2023年繼續談判。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將氣候變化視為全球面臨的最嚴重的長期風險。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薩迪婭·扎希迪表示,各國需要共同努力,以正確、有效的方式應對風險,“合作和團結至關重要”。卡蘇表示:“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來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平等,對發達國家來說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國際社會團結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