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實施保護工程20多年來,我國天然林生態功能大幅提升,累計減少天然林采伐3.32億立方米,天然林保護修復體系和制度體系全面建立。
在2月3日舉行的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生態中心主任張利明表示,天然林保護工程於1998年啟動試點,2000年全面展開,歷經試點和兩個10年期建設,到2020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億元,工程建設範圍由重點區域擴大到全國31個省份,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由停伐減產到全面停止。
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國天然林資源持續增長,天然林面積增加3.23億畝、蓄積增加53億立方米;生態功能顯著提升,天然林單位面積年涵養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別比工程啟動前提高了53%、46%,天然林生態系統有效恢復,促進了野生動物栖息地環境改善;國有林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加快,國有林區總產值由1997年的82.2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491.72億元,林區民生得到持續改善。
在現有天然林資源中,結構不合理、功能低下、自然更新不良需要採取人工促進修復的有4億畝左右。“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天然林系統修復,對樹種組成、年齡和空間結構不合理的天然中幼齡林開展森林撫育;對結構逆向演替、功能下降的天然次生林開展退化林修復,對更新不良、目的樹種偏低的林分開展促進更新;對疏林地、跡地、林中空地等開展後備資源培育。”張利明說。
2012年,我國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十年來,累計落實建設資金1400多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9200多萬畝。工程建設區總蓄積增長2.7億立方米,年均蓄積增長量約10.8立方米/公頃。提供就業崗位總數超過360萬個,木材產出收入超過1500億元,依托國家儲備林開展的綠色產業實現經濟收入近100億元,有效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2022年,國家林草局進一步加強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為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下一階段,將以創新投融資渠道、建立新型產權模式和經營模式為重要途徑,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建設國家儲備林3600萬畝以上,增加蓄積7000萬立方米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