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
儋州調聲從儋州山歌演變而來,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演形式,曲調層出不窮、演唱活躍,不論是唱詞、唱譜、節奏、旋律以及調式都很活潑,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儋州市旅遊文化和廣電體育局公共文化科負責人介紹,儋州調聲的群眾基礎好,參與人數廣。全市百萬人口中,85%以上的群眾喜歡調聲、熟悉調聲、熱愛調聲。16個鄉鎮,每個鄉鎮至少有表演性調聲隊伍3支以上,有的鄉鎮甚至達到10支以上,全市20人以上的調聲隊伍達到140餘支。逢年過節、田裡鄉間、大街小巷、各種聚會,只要有人,三三兩兩就能唱起調聲,可以說,在儋州,無人不知調聲,無人不曉調聲。
儋州調聲已成為儋州當地群眾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動之一,是儋州舉辦文藝演出的重頭戲,有文藝表演必有儋州調聲。儋州市委、市政府在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調聲節、中秋節、雪茄節、馬拉松、國際象棋超霸戰等節慶文體活動時,全民唱起儋州調聲,讓儋州調聲不斷提檔升級,站上更大的舞台得以展示。儋州調聲隊曾先後兩次代表海南省參加各類比賽,並獲獎無數。在政府的持續保護與傳承推廣下,儋州調聲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綻放傳統與當代相交融的獨特光彩。
保護利用煥發時代活力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說儋州話的年輕人逐漸減少,上世紀80年代後學唱儋州調聲的青年男女越來越少,加上老藝人的離去,儋州調聲面臨斷層和失傳的危險。
如何保持儋州調聲新鮮的活力?儋州市木棠鎮鐵匠村人李琅做了嘗試。2017年,在洋浦經濟開發區舉行的儋州調聲娛樂活動現場,李琅用架子鼓為調聲伴奏,這種儋州調聲與現代樂器結合的表演形式讓人眼前一亮。
“在保護儋州調聲原有元素的前提下,恰當地加入一些現代音樂元素,比如在現場表演時加入電聲樂器伴奏,現場氣氛立刻變得不一樣,讓觀眾看到一種新的表演形式。這樣賦予了儋州調聲新鮮的活力,更有助於其傳承與發展。”李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