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經濟賬,更要算生態賬
“溫暖一座城 湛藍一片天”,這是海陽開展核能供暖時經常提到的一句口號,後來這句口號又補充了半句,“少交一塊錢”。
2021年,海陽核電“暖核一號”二期工程正式投運後,海陽居民的取暖費不升反降,由過去的每平方米22元降至21元。核能供暖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
取暖費下降背後,是供暖企業省下的真金白銀。
此前供暖季,當地供暖公司要從河北等地購買至少18萬噸原煤,燃煤鍋爐配套的脫硫設備等還需額外耗電。不再需要燃煤供暖後,其一年僅耗電量便可減少900萬度。開啟核能供暖後,海陽市已將12台燃煤鍋爐全部拆除,熱力企業改為從核電站購買熱源,再利用原有管網輸送熱源,由此省去了大筆設備、人工、運維等費用,居民取暖成本得以降低。
海鹽居民對此同樣有切身感受。此前海鹽縣楓葉小區取暖主要依靠小區自建的天然氣供暖設備,每個供暖季物業向居民收取每平方米46元的取暖費。而在核能供暖覆蓋該小區後,其取暖費價格下降為每平方米30元。
居民得實惠,企業同樣不吃虧。
風電企業開展供暖業務更加看重其消納“棄風”的價值。由於風電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通常一定區域範圍內的風電存在上網總量限制,即發出的電力並不一定能夠全部並入電網,超出限制無法上網的風電被稱為“棄風”。風電供暖項目則為消納“棄風”提供了適宜場景。
曹孝斌表示,風電供暖項目能為風電企業帶來整體效益改善。按照相關規定,風電供暖項目所用電量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轉換為風電場增加的上網電量。
以山西靈丘風電供暖項目為例,其每個采暖季可消耗電力約1億千萬時,其中可利用電網穀段電力約9600萬千瓦時。
“如果這部分穀段電力全部來自原本的‘棄風’電力,即使按照平價電價計算,增加的這部分上網電量每年便可為電廠增收2810餘萬元。”在曹孝斌看來,在風電限電較高的區域,此類項目意義更大,可以顯著提升風電利用率,減少限電損失。
清潔能源供暖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生態賬,生態賬比經濟賬更加亮眼。
山東核電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底,“暖核一號”項目已完成三個供暖季,正在進行第四個供暖季供暖任務,累計對外提供清潔熱量381.5萬吉焦,減少原煤消耗34.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3萬噸;靈丘40萬千瓦風電供暖項目,發電及供暖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煤2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0萬噸。
上海成套院董事長、黨委書記顧皚在談到生物質能參與供暖時表示,未來碳交易市場的不斷發展,或將有效平衡清潔能源供暖帶來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比如北京目前碳交易價格每噸二氧化碳約為100元,而每噸生物質能顆粒燃料可減排二氧化碳2.6噸,那麼便可額外獲得收益26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