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3-02-10 08:54:26


   
  進口貿易促進平台成效顯著
  
  主持人:如何認識進口貿易促進平台建設對我國進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性?
  
  魏浩(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進口貿易促進平台是積極擴大進口的重要載體,是促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和引進優質產品的重要渠道,為全面推進積極擴大進口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我國打造了多種類型的進口貿易促進平台。截至目前,在全國建立了43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進口示範區”),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
  
  各具特色功能的進口貿易促進平台在擴大進口規模、創新進口模式、優化進口貿易體系、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推動我國進口貿易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進口貿易促進平台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激發進口潛力。以進口示範區為例,寧波保稅區自2012年12月獲評進口示範區以來,積極降低進口貿易成本,充分發揮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進口貿易總額由2013年440.5億元增長至2021年1090億元,年均增長22.3%。另一方面,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進口貿易促進平台持續將成熟的進口經驗、模式和策略向全國推廣,帶動各地區增強進口能力。
  
  進口貿易促進平台通過先行先試、自主探索,將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新工具應用於進口貿易實踐中,形成了一批如“雲共享”“全球數字貿易港”“保稅展示+跨境電商”等進口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具體來看,2022年第五屆進博會首次創新搭建“數字進博”平台,雲逛展、雲直播、雲對接、雲簽約等貿易新模式為參展企業提供了便利。上海虹橋商務區全力打造“全球數字貿易港”,截至2022年10月,“全球數字貿易港”集聚數字企業近7000家、國際貿易企業近5000家。值得注意的是,進口貿易促進平台在推動進口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出口貿易廣泛運用新技術、新工具,推動了出口貿易模式轉型升級,形成了進口和出口良性互動發展。例如,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占外貿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長到2021年的4.9%,增長近10倍。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2.11萬億元,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1500家,海外倉數量超2000個。
  
  進口貿易促進平台通過逐步精簡進口環節的監管證件、壓縮進口貨物通關時間、降低進口環節的合規成本等措施,有力地提升了我國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例如,江蘇省昆山市進口示範區推廣進口貨物“兩步申報”模式,企業進口貨物填報項目從105個縮至9個,進口通關時間壓縮54%,進口通關效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持續推動外匯管理方式優化和辦事流程簡化,已經推出實施10餘項全國或全省“首單”業務,相關政策試點正在持續擴容提質。《2022中國進口發展報告》指出,各進口示範區充分利用區位、政策和資源優勢,優化和完善國內外物流通道布局,逐步形成海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進口貿易物流網絡,大幅度降低了進口貿易的物流成本和時間周期,大大提升了進口便利化水平。例如,浙江省義烏市進口示範區做大“義新歐”回程班列,聚焦沿線國家主要出口商品,利用公鐵聯運擴大班列輻射圈,開通烏克蘭、葡萄牙等至義烏的東南歐線路。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口示範區依靠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構建以港口為樞紐,暢通鄭州、西安、銀川、烏魯木齊等“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陸港多式聯運的戰略布局,形成連接日韓、輻射歐亞的進口貿易物流通道。
  
  進口貿易促進平台強化了進口服務產業,加快了進口貿易與國內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例如,進口示範區基於本地經濟發展特色和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擴大資源能源、原材料等中間品的進口,為產業發展提供必要保障;積極擴大先進技術品、重要設備的進口,為技術進步、產品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強力支撐。《2022中國進口發展報告》指出,進口示範區加快並擴大了先進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促進了進口與國內產業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口示範區針對符合國家《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的先進技術、設備和核心零部件等產品,採取補貼、減免稅等政策以擴大關鍵產品的進口規模,滿足當地產業發展需求。此外,從進口安全來看,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以及進口促進創新示範區等進口平台,有效拓展了進口來源地、促進了進口產品的多元化,大大增強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優化貿易結構改善營商環境
  
  主持人:應從哪些方面著力推進我國進口貿易高質量發展?
  
  楊長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近十年來,我國擴大進口取得顯著成就,2021年進口規模占全球比重達11.9%。未來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關於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的戰略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推動進口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進口商品結構。過去較長時期,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帶動資本品和大宗商品成為主要進口商品。當前,我國人均GDP超1.25萬美元,居民恩格爾系數已進入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富足區間,消費轉型升級趨勢明顯。應將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擺在更重要位置,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的作用,支持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醫藥、日用消費品以及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應加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一批示範商圈,增強對國際品牌的吸引力,打造優質進口消費品集散樞紐。同時,我國一些產業上游技術、設備、零部件供給仍有缺口,應適時動態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擴大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設備及零部件進口,完善開放創新路徑。此外,應按照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適應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新形勢,增加能源資源產品和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助力貿易平衡發展。
  
  二是優化進口來源地。推動進口國際市場布局更好適應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部署,既有效發揮進口拉動夥伴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又有效維護進口穩定和經濟安全。應擴大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鼓勵進口更多優質商品,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進口比重。應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實施,推動商簽更多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逐步提高從自貿夥伴進口比重。按照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要求,多元拓展重要農產品、油氣等進口來源,維護戰略通道和關鍵節點安全。
  
  三是擴大服務貿易和貿易新業態進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服務經濟蓬勃發展,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成為擴大進口新領域,也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徑。應著眼於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需要,發揮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作用,適時調整完善《鼓勵進口服務目錄》,擴大研發設計、節能降碳、環境服務、商貿物流、品牌建設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助力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開放,推動相關生活性服務進口。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為擴大服務進口創造自由化便利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發揮我國跨境電商優勢,推動跨境電商與中歐班列、“空中絲綢之路”更好結合,完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積極擴大跨境電商進口。
  
  四是更好發揮重大進口平台作用。應繼續發揮進博會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功能,持續擴大國內外市場主體參與範圍,加快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台建設,不斷探索“展商變投資商”等模式創新,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動,將進博會建成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買全球、賣全球”樞紐。繼續優化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布局,推動示範區與其他貿易平台協調聯動發展,強化貿易促進和貿易創新兩大功能,更好發揮示範區促進進口、服務產業、提升消費、示範引領的作用。
  
  五是進一步改善進口營商環境。2022年12月,我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2.02小時,比2017年縮短了67.1%,但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等的實踐看,這個時間仍有壓縮空間。應繼續深入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實現窗口功能覆蓋國際貿易管理全鏈條,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應繼續推動削減進口關稅,進一步規範進口非關稅措施,降低制度性成本,激發進口潛力。應完善進口商品境內流通體系,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整合進口和境內流通業務,促進內外貿一體化。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