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體育培訓升溫 助力全民健身
http://www.CRNTT.com   2023-02-11 08:55:07


 
  需求旺,參加人數持續走高

  “搖繩時注意大臂緊貼軀幹,小臂帶動手腕搖繩……”春節假期剛過,深圳市民詹女士帶著剛上小學的女兒參加了跳繩培訓班。沒過多久,孩子就能連續跳繩近百下。更讓詹女士高興的是,孩子看到教練展示的多種花式跳繩技巧,對跳繩興趣大增,每天主動要求加練。

  一根小跳繩,折射出體育培訓大市場。近年來,在利好政策和大眾需求的雙重推動下,體育培訓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體育教育與培訓總產出達到2272億元,與2020年相比,增加值增速達11.4%。體育考試達標類培訓和體育啟蒙類培訓成為兩大市場熱點。

  上揚的數據,得益於相關政策的支持。2020年8月31日出台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2021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出台後,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更充足了。

  與此同時,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在更新,對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斷提高。8歲的北京男孩楊逍在父母的引導下,嘗試了游泳、籃球、網球、冰球等多項運動。“運動不但能強身健體,也幫助我正確看待輸贏,學會耐心和堅持。”這個寒假,楊逍又嘗試了滑板,“學會後真的很上癮。”

  在專家看來,“體育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大眾健康意識持續增強。如今,隨著線下體育市場整體回暖,體育培訓作為一種健康投資,越來越受大眾青睞。

  30歲的李秋雨兩年前加入北京海淀區的一家擊劍俱樂部。“我從‘零’起步,每周進行4至5次訓練,一年後就參加了北京市擊劍聯賽。”他在擊劍中收穫了很多快樂,“我會堅持練下去,還要帶動身邊人一起參與。”

  供給旺,內容賽道不斷細分

  2月3日,梅沙教育全國青少年帆船聯賽總決賽在深圳大亞灣收帆,126名“小水手”揚帆逐浪,收穫滿滿。“這些孩子大多來自社會俱樂部,平時在學校讀書,課餘時間接受帆船培訓。”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小帆船培訓體系認證官沈聖介紹。

  體育培訓需求端持續升溫,帶動供給端快速發展。近兩年,體育培訓市場熱度不減,大眾項目和小眾項目“兩頭開花”。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我國體育培訓相關企業約有38.7萬家。

  體育培訓機構增多,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為增強用戶黏性,不少機構在課程和服務上下功夫,力求推陳出新。創辦兩年多的北京稚焰少兒體能館,幾名創始人都是籃球培訓機構教練出身,但體能館的培訓內容卻不局限於籃球,從中小學體育考試培訓、少兒綜合體能到戶外拉練、成人體能一應俱全。“學員基本來自附近社區,面對家長不斷提出的新需求,我們努力用好內容來滿足。”創始人之一萬鵬飛說。

  體育培訓的規模逐漸做大,為培訓賽道進一步細分提供了空間。浙江嘉興蛟娃兒童體智訓練中心創始人黃雅玲曾是一名摔跤運動員,退役後她選擇深耕特殊兒童運動培訓領域,為這一群體提供專業的運動康復指導。“我們與當地殘聯合作,成為殘聯定點培訓機構,將主要精力投入課程規劃和教學之中,不斷提升培訓水平。”

  隨著一些新興運動項目走紅,提供高質量的培訓體驗也成為不少機構的努力方向。2021年8月,段煉在天津創立了貓爪腰旗橄欖球俱樂部,如今已有超過1200人加入社群。俱樂部每周舉行4場不同主題的訓練活動,讓不同水平的愛好者都能找到適合的場次,“我們還舉辦專門的四分衛訓練營,讓有興趣的人得到針對性指導,進一步提升參與熱情。”

  市場旺,人氣足,信心強。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預測,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體育培訓市場供給將會更加豐富,為大眾提供更多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