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讓航天“皇冠上的明珠”閃耀中國光彩
http://www.CRNTT.com   2023-02-12 16:14:57


 

  “24小時在線”的科研團隊

  “我們的衛星目前還處於在軌測試階段,這個階段主要目的是驗證載荷的觀測能力以及載荷是否先進。”甘為群介紹,為了實現“一磁兩暴”的科學目標,“誇父一號”攜帶了三個載荷——全日面矢量磁像儀(FMG)、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HXI)和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ST)。

  三個載荷的研製工作,都是全新的。研製團隊在幾年時間裡分頭完成了從“0到1”的探索。

  HXI載荷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在約30keV~200keV能量段,對太陽耀斑的高能輻射進行能譜和成像觀測。“在國內,我們第一次研製這麼高分辨率的硬X射線成像設備,並做到了跟國際最高水平相近。”蘇楊說。

  為了實現1.2米距離上微米級形變和角秒級扭轉的高精度監測,蘇楊和團隊用了幾年時間開展攻關,提出並驗證了新的解決方案“太陽指向鏡零位定標方案”及配套算法,成功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時將太陽中心的定位精度從2個角秒提高到優於0.3個角秒。

  在對HXI准直器飛行件進行詳細標定和測量過程中,由於現有設備達不到目標要求,一項重要測試結果一直不盡如人意。HXI主任設計師張哲帶領的技術團隊重新採購了高精度設備,並自行設計搭建了25米X射線束流測試平台。場地條件簡陋,團隊成員的吃住行需要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團隊成功獲得了91個子准直器的測試曲線。

  “LST載荷提供了首個在萊曼阿爾法波段的全日面和內日冕的連續觀測。”LST載荷數據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封莉介紹,LST包含太陽日面成像儀、太陽白光望遠鏡、太陽日冕儀三台子載荷。

  2021年夏天,為如期完成太陽日冕儀的研發工作,封莉和團隊成員與技術難題展開“死磕”。“幾個人基本上是輪流通宵。”封莉回憶道,“從原始物理參數的模擬,到合成萊曼阿爾法波段的成像,再到給載荷研製方提供具體技術參數,大家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

  “這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克服科技難題,實現我國太陽衛星探測多項零的突破,對大家既是挑戰又是動力。”“誇父一號”LST載荷科學團隊成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員盧磊說,“我們是一個‘24小時在線’的團隊,任何時間在線上拋出問題,都會有人立即響應,研討交流隨時都在進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