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央行剛剛公布的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信貸實現“開門紅”。報告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高於市場預期值和前值。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下單月信貸歷史新高。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4%,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但仍為近十年以來第二高點。
整體上看,信貸數據和社融數據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其背後反映的是,開年以來,國內各地自上而下拼經濟的大氛圍下,銀行業主動作為、精準發力,為各地拼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實體經濟源源不斷得到金融活水澆灌的同時,市場信心亦逐步提升。
一季度一般被認為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今年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明確要求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近年來,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科技創新、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等專項再貸款支持工具,積極支持製造業和服務業有效需求,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在信貸的大力支持下,穩經濟各項舉措加快落實,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筆者認為,全國多地新春“第一會”釋放出的“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幹”的信號,旨在強調政策要靠前發力,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確保和力爭今年首季度經濟的“開門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