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查酒醉駕只公布女司機信息緣何發生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10:10:30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網評:查酒醉駕只公布女司機信息,這樣的問題為何會發生

  來源:光明網 作者:土土絨

  近日,浙江衢州交警官微發布了一則名為《今年全市已查獲酒醉駕624起,其中女司機25人,有你認識的嗎?她們最高的喝了多少?》的文章,引發熱議。文中指出了25位酒醉駕女司機的姓名、車牌號、違法時間和地址、實測值等信息,而599位酒醉駕男司機的信息未被提及。目前,該文章已被删除。2月13日,衢州交警發表致歉信:在此,我支隊對自身工作不嚴謹造成的不良影響,向廣大網友致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汲取教訓,加強內容把關,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希望廣大網友和媒體繼續監督、支持交警工作。

  查酒醉駕是交警部門的正常工作,理應支持。可是,當交警官方微信公眾號提起此事時,談論的重點卻令人迷惑不解。首先,624起酒駕案例中女司機僅25人,占比僅為4%,卻為何要在標題裡重點強調出來?其次,“有你認識的嗎?她們最高的喝了多少?”標題裡的這些問題,難道不帶著濃濃的調侃意味嗎?仿佛重要的不是酒醉駕的後果如何,而是女司機本身以及她們的行為細節。

  更令人不解的是,文章中僅僅公布了女司機的個人信息,男司機的信息卻沒有提及。且不說公布個人詳細信息涉嫌侵犯隱私,單單把女司機的個人信息公布出來,顯然有失公平。對於名單中的女司機來說,她們額外承擔了個人信息洩露及名譽受損的後果。對於男司機來說,他們或許會由此產生僥幸心理,認為男性酒醉駕無關緊要。如此明顯的區別對待,實在想象不出有何理由。

  人們對信息的接受都是有側重的,同一個事件採用不同的講述方式,效果大為不同。過去幾年,“女司機”一度被污名化,成為“車技差”“馬路殺手”的代名詞,一些網友調侃“防火防盜防女司機”,還有人聲稱“珍愛生命、遠離女司機”。而女司機之所以屢屢被歧視,除了以訛傳訛之外,媒體和輿論的敘事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一個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如果是女性,新聞標題往往會著重指出“女司機”這個性別要素,反之,則往往只提“司機”而不會特意提到“男司機”。久而久之,人們就不免產生一種錯覺,似乎闖禍的總是女司機。

  偏見不會自動糾正,而是可能導致更多的偏見。在交通責任事故中,人們往往傾向於相信是女性的錯。比如在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一名女司機駕駛的小轎車被對面車道衝過來的大巴車撞停。但事後,一則網絡謠言卻甚囂塵上,有人稱女司機駕駛小轎車違反交規逆向行駛,因穿高跟鞋刹車不及時與大巴車相撞,導致大巴車緊急避讓衝出護欄墜江。於是,對女司機的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隨之而來。本來是受害者,卻被莫名其妙地“炮製”成了施害者,這個過程中,對女司機的歧視心理恐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