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家馬丁·施馬爾茨表示,大宗商品價格飈升會影響供應鏈,最終衝擊消費者,其潛在後果是“巨大和全球性的”。
增加償債與改革壓力
在通脹加劇地區貧困和動蕩之際,中東多國財政赤字迅速擴大,既定改革計劃難以推進,陷入償債難、融資難、改革難的惡性循環。
受進口額急劇上升影響,2022年突尼斯經常賬戶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升至8.6%。突央行表示,該國貿易逆差已惡化到歷史最嚴重水平。
今年1月27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突尼斯主權信用評級至Caa2,前景展望為負面。突尼斯經濟學家伊茲丁·塞伊丹認為,這意味著突尼斯被歸類為“極高風險國家”。
為維護社會穩定、保護弱勢群體,中東多國有對食品、能源等基本消費品補貼的傳統,但財政壓力隨著國際商品價格上漲而增加。埃及、約旦、黎巴嫩、突尼斯等國近年開始探索削減補貼,但一些國家面對通脹高企和貧困加劇而被迫增設補貼,以減輕民生衝擊。
今年1月1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向其食品補貼計劃以外的民眾出售低價大餅。埃及總理馬德布利表示,政府將繼續盡其所能提供基本商品補貼。
為獲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突尼斯政府承諾實施一系列深層次改革,包括降低公共部門工資、削減能源和食品補貼、部分私有化國有企業等。
突尼斯政治評論家朱邁·賈斯米表示,突尼斯仍在與IMF談判,而在高通脹下削減補貼、降低工資將變得非常困難。“若沒把握好政策平衡,突尼斯將掉進一個無法脫身的漩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