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處於下半場“開幕式”
http://www.CRNTT.com   2023-02-15 08:59:19


 
  中國新經濟的下一個20年

  我根據自己在行業中的一些親身經歷和體會,提出過一個想法,即“中國新經濟的前後20年”。我把中國新經濟分成了兩個20年。第一個20年就是從2000年中國新經濟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到2020年這段時間。在政府的引領下,我們國家在高速發展中創造了巨大的正外部效益,比如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物流交通的完善、信息技術的普及。依托這些紅利,大量創業公司通過互聯網平台上的商業模式創新成長起來,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企業科技創新程度,或者說“技術壁壘”,大部分都比較低。

  而中國新經濟的下一個20年,在國家大戰略的引導下,資本的角色是激發科技領域的創新活力。祗有以技術賦能產能,不斷驅動產業升級,經濟才能夠實現從規模化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我國在科技領域現在受到的外部制約非常大,缺的自主核心科技能力太多了,從核心IP(知識產權)到零部件,在任何一個突破口實現自主科技創新就能為整個一個產業打開嶄新的局面。這也正是今後10年、20年創業、投資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機會,也是我們未來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

  幾個典型的新經濟案例

  在此,跟大家分享幾個典型的新經濟案例,也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

  第一個是平台經濟。曾經最熱門的是消費互聯網平台;而現在,產業平台、產業互聯網逐漸興起。它們主要聚焦對傳統製造業和供應鏈進行數字化改造。我們曾經投資過一家公司叫百布,主要是對紡織業進行智能化改造。紡織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傳統產業,也是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大市場,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紡織品是中國製造的。但中國的紡織供應鏈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比較原始的階段,生產商分散在長三角、珠三角,數量有上萬家,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比較低。百布這家公司做的是紡織行業的產業互聯網,把信息不對稱的上游和下游連接起來,高效配置,把實體工廠變成了“雲工廠”,優化產能,降本增效。

  第二個是一個“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就是含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創業型企業。我們在2018年投資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叫“創新奇智”,他們以人工智能技術來賦能傳統產業。例如,他們給一家鋼鐵企業建設了一套無人駕駛鐵水運輸機車的系統,平均一年就能為企業節省2000多萬元,提高了30%的運輸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性。依托中國規模龐大的產業,創新奇智過去幾年保持了高速增長,成立不到四年就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第三個是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在全世界是大勢所趨。在這方面,中國既具有研發能力,又具有產能優勢。我們早在2007年投資了一家公司,那時還是一家初創企業叫“陽光電源”,現在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企業。隨著國家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淘汰落後產能,中國必將成為全球低碳產業的引領者。

  因此,我們現在正處在中國經濟下半場的“開幕式”中,未來10年、20年將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相信,只要我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條主線,不斷追求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就一定能在新時代有所作為,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世默(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理事會理事及咨詢委員會主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