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23年“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發布
http://www.CRNTT.com   2023-02-15 14:34:32


 

  一個全新的窑業類型:寧夏賀蘭縣蘇峪口瓷窑遺址

  蘇峪口瓷窑遺址位於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內,為一處西夏時期精細白瓷手工業生產遺址。2021年至2022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寧夏考古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進行了考古發掘。

  蘇峪口瓷窑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發現窑爐13處,外圍的山坡上還發現了開採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與燃料的礦坑。此次考古工作發掘了一、二號(Y1、Y2)兩座窑爐。Y1與Y2為馬蹄形半倒焰饅頭窑,用條石壘砌,由火膛、窑室、煙囪和兩側擋牆等組成。作坊遺跡兩窑爐共用,以煤為燃料,有儲泥池、轆轤坑、釉料缸、存貯間等。窑具以直筒型瓷質匣鉢為主。燒制時均用匣鉢正燒,匣鉢之間用釉封口。瓷器產品主要為精細白瓷,以碗、盤、盞、碟等日用器為主,另有花口瓶、執壺等大型器物及建築材料等。胎白細膩,釉色溫潤、白中微泛青,玻璃質感和透光性強。根據出土器物判斷,Y1與Y2為西夏時期,始燒於西夏早期偏晚。遺址內發現了多件“官”字款匣鉢,可推斷為西夏宮廷用瓷的燒造地,具有西夏“官窑”的性質。

  蘇峪口瓷窑遺址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夏瓷窑址,揭示了一個全新的窑業類型,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區發現大規模用釉封匣鉢口的裝燒技術,首次在西北地區發現在瓷胎、瓷釉和匣鉢中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術,填補了西北地區精細白瓷燒造的空白,複雜的窑業面貌也反映了兩宋與西夏經濟、文化交往交流的歷史。

  極為重要的皇家建置:遼上京遺址一號大型建築基址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上京是遼代始建最早、使用時間最長、最重要的首都。遼上京遺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北部的皇城和位於南部的漢城兩部分組成。

  2022年6月至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遼上京考古隊,對遼上京皇城西南部一號大型建築基址(2022JZ1)進行了考古發掘。

  一號大型建築基址(2022JZ1)位於皇城南門大街西側的一處院落中,坐北朝南,是該院落中央的主殿。考古發掘證實該建築在遼金兩代經歷過三次大規模營建,三次營建過程中建築的軸線位置、朝向和院落規模沿用未變。該建築在遼代始建時殿身面闊九間、進深四間,前出月台。遼代的改建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營建,殿身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前、後均出月台。至金代改建後,建築規模略有縮小,殿身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殿內中央設壇安置塑像。出土遺物主要包括建築構件、陶瓷器、泥塑和銅錢等。

  一號建築基址是遼上京皇城南部區域內規模最大的建築基址,超過了目前發掘所見的遼代宮城內宮殿建築,推斷應為都城內極為重要的皇家建置。根據《遼史》記載,遼上京皇城西南分布孔廟、國子監、寺院和道觀等重要遼代早期建築,為確認一號建設基址的性質提供了線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