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儲糧立體化 損耗降下來
http://www.CRNTT.com   2023-02-17 09:55:06


 
  糧食從“趴”下去到“站”起來,為何有著顯著差異?

  “立體儲糧倉離地、通風、防潮,底部的糧食不直接與泥土接觸。玉米‘站’起來後,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小,黴變風險小,損失自然減少了。這種形式也有利於自然通風,以便儲存,玉米放到來年春天,品質都不會受太大影響。”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倉儲管理處處長馮錫仲介紹。

  “過去,怕糧食壞了不敢久存,元旦前肯定全賣完了。現在不著急,我們從‘看天賣糧’變成‘看價賣糧’了。”姜鐵軍盤算著今年的收益:“像我們這類種糧多的,就算每斤收購價高出幾厘錢,收入都能多不少呢。”

  馮錫仲介紹,2022年,吉林省通過推進庭院立體儲糧、建設集中儲糧點、完善糧食產後服務等措施開展“地趴糧”整治,有效減少糧食損失。截至2022年11月底,吉林省農戶立體儲糧率達90.5%,其中,省內西部“地趴糧”問題突出的14個重點縣、市立體儲糧率達80.8%;其他縣、市立體儲糧率達98.7%,超額完成當年度整治任務。

  立體儲糧不僅讓農民在賣糧時有了更多選擇,減少的糧食損失也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我們喇嘛甸鎮種植玉米的農戶共有5539戶,種植面積達8053公頃,產量在10.1萬噸左右。據估算,預計減少糧食損失2400噸,相當於3000多畝地一年的收成。”喇嘛甸鎮黨委書記高艶梅說。

  從“算不清賬”到“因人而異”

  吉林省東部多山,缺少大面積放置玉米的空間,“玉米樓子”相對常見;中西部的廣闊平原,則給糧食“趴”地上提供了條件。地處平原的梨樹縣,“地趴糧”問題一度較為突出。

  “‘地趴糧’問題的形成與反彈,與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有關,也與農戶的思路密切相關,改變認知很關鍵。”馮錫仲表示。

  走進梨樹縣劉家館子鎮北六家子村,家家戶戶院裡放置了形制不一的儲糧裝具。“要是一年前來咱村,估計一個‘玉米樓子’都見不著。”種糧戶董文成笑著說。

  “說實在的,一開始就是算不明白這筆賬。選擇啥樣的材料、成本多少、啥時候能收回成本等,咱都不太清楚,更別提還得費時費力把玉米裝上去、卸下來。”董文成坦言。

  儲糧裝具成本如何?帶著疑惑,記者走進了市場。

  在劉家館子鎮的鎮中心,王成經營的五金日雜商店生意紅火。百十平方米的門店裡擺放著各類商品,進門處的顯眼位置,還有成捆打包的聚丙烯網囤。

  “去年秋天,有陣子幾乎每天有人來我店裡買這個。”王成拎起一捆聚丙烯網囤向記者介紹:“像這種高2米、直徑1.8米的圍網,有的合作社一買就是幾十張。”

  “多少錢一張?能裝多少玉米呢?”記者接過一捆聚丙烯網囤,質量較輕,單手便可輕鬆拎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