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青少年用創新方法詮釋“鄉土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3-02-19 10:51:52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人民網報導,面對“鄉土中國”這個主題,青少年如何以科技融合文化,進行自己的詮釋?2月18日,第六屆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暨第三屆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項目團隊分享了他們對“綠色低碳中國”和“鄉土中國”的理解與認知。該論壇的配套展覽《鄉土中國——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也在故宮博物院同步舉辦。

  本次論壇活動選擇“鄉土中國”為主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近萬名大、中、小學生積極響應,挖掘鄉土文化內涵,探尋中華文明的底蘊和內涵,並依托現代科技手段,為傳統文化增添時代光彩。

  論壇上,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卿夢澤講述了他和創·造實踐活動的緣分,從初一開始參加這個活動,到現在他已經是一名高三學生了。在創新實踐的過程中,他收穫頗多,總結下來,就是“自治地造、合作地創;創新地造、科學地創;共享地造、專業地創”。他瞭解到創新不是憑空捏造,科學的進步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學會了自我管理和團隊管理,深刻感受了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明白了科學探索的意義。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的同學講述了與瓶子有關的故事。在故宮零廢棄理念的倡導下,他們想出了用廢棄塑料瓶做環保雨衣的點子,還在雨衣上融入了故宮元素,讓雨衣好用也好看。四合書院隊的項目名叫“給我們的過去一個未來”,源於同學們在一個雲南納西族一個村子裡的別樣經歷。通過參加文化與科技論壇,他們瞭解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和價值,也開始思考如何讓鄉村文化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傳承下去。來自北京昌平南口鐵道北小學的團隊製作了特別的鐵路模型,它連接了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與一百年前的京張鐵路,同學們用融媒體手段展現了不同時代的鐵路,讓更多人直觀看到時代發展帶來的改變……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湧表示,在科技日報社和故宮博物院的通力合作下,以故宮為核心的教育資源轉化為適合科技教育的多元教材,讓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素質教育。這是一項創新性的嘗試,也是一次富有教育意義的科技、文化跨界聯動,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時至今日,農耕文化所孕育並傳承至今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仍在深刻地影響著當代社會生產生活,尤其在遺產保護、綠色發展等方面,對文物工作者有重要啟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博物館教育最為關注的受眾群體,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故宮博物院廣泛與社會機構合作,深入挖掘、闡釋故宮歷史文化資源,為青少年開發研學項目,打造線上科普項目,以便讓更多青少年獲益。

  作為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點活動,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是科技日報社堅持重點打造的品牌活動。創立於2020年的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由科技日報社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堅持“傳承、創造、融合”的理念,力求用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