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擦亮農業綠色發展底色
http://www.CRNTT.com   2023-02-21 08:55:34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農業綠色發展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

  經濟日報發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研究室主任金書秦文章分析,文件關於農業綠色發展列了13個方面工作,大體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例如,投入品減量、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長江十年禁漁等,既是中央念茲在茲的大事要事,也是需要久久為功的系統工作。第二類是打基礎、摸家底的工作。例如,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主要針對農業生態環境狀況底數不清、家底不明、責任不實的情況。第三類是應對近年來顯現的新情況。例如,外來物種導致局部區域生物多樣性驟降等,專門部署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第四類是久議不決需要有結果的工作。例如,出台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文章提出,圍繞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重點幹好四件事:增供給、抓禁漁、治面源、促循環。

  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城鄉居民對農產品需求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強化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及達標合格農產品認證和管理,不斷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加強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建立健全可追溯體系,實現農產品源頭追溯、流向跟蹤及信息存儲等目標。通過產管並舉、產銷聯動,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逐步形成產能穩固、品種多元、優質安全的綠色農產品供給體系。

  抓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是扭轉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枯竭的關鍵之舉。自2020年起實施長江禁漁以來,漁民退捕安置工作基本完成,今後一個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鞏固拓展漁民退捕安置保障成果以及強化非法捕撈執法監管。禁漁工作涉及長江沿線近30萬退捕漁民的生產生活,要密切關注退捕漁民的生計情況,持續幫扶救助,防止返貧。全面提升漁政執法監管能力,加強長江禁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對違法高發區域、高發時段及違法類型等開展智能分析。推進全流域、全時期常態化執法監管,在重點區域、重點時節組織好聯合執法,切實改善長江流域水生生態環境。

  集成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確保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還處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關口,正是吃勁的時候。要保持戰略定力,著眼農業生產全過程,統籌各方面資源要素投入,以縣域為單元整建制推進,特別是以長江、黃河流域為重點,集成一批技術和治理模式,系統解決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步打好農業環境污染治理的攻堅戰和持久戰。要立足當下,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秆綜合利用等為重點,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打好農業污染治理攻堅戰;要著眼長遠,完善農業污染監測體系,摸清家底,發揚釘釘子精神,破解農業資源環境的體制機制藩籬,打好農業綠色變革持久戰。

  促進種養循環。資源環境約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突出瓶頸。如果說種養分離是造成農業污染的根本性原因,那麼重構種養循環體系就是農業綠色發展的終極藥方。要聚焦畜禽糞污、病死畜禽、農作物秸秆等農業廢棄物,以就地消納、循環利用為主線,構建農戶自循環、產業間循環、社會大循環的多級種養循環體系。推廣應用“豬—沼—果(菜、茶)”“稻魚(蝦、蟹)共生”等生態種養模式,促進農戶內部小循環;健全社會化服務組織、強化糞肥施用等基礎設施,促進種養產業中循環;推動綠色加工物流、廢棄物回收利用等產業鏈集成發展,促進社會層面大循環,加快構建小中大循環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種養循環體系,促進農業廢棄物由“治”向“用”轉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